快訊

不是詐騙!國稅局2月寄發補稅單 民眾記得補繳以免挨罰

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健保停復保將走入歷史 估增近24億收入

健保停復保制度即將取消,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估健保收入約可挹注23.6億元。本報資料照片
健保停復保制度即將取消,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估健保收入約可挹注23.6億元。本報資料照片

一、時事掃描

「停復保」12月23日失效 健保估增24億收入

健保「停復保」制度將走入歷史,衛福部預告修正「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刪除停復保相關條文4條,增加1條過度條款,今年12月23日起,國人出國即使超過6個月,需持續繳納健保費,不再容許先停保,返國後復保。健保署估計,此次健保改革,可替健保增加約24億收入。【2024/11/23聯合報】

二、命題趨勢

1995年實施全民健保,以強制性社會保險來保障國人健康,並享譽國際,常吸引外國官員前來考察。在實際運作時,健保存在著財政虧損、醫療資源分配不公平、健保資源未妥善運用、出國停保生病返國復保等問題。本新聞命題之關鍵詞:111年憲判字第19號、社會安全制度、強制性社會保險、健保財政、國人的權利義務、法律與政策的預告、行政程序之公開原則等。

三、牛刀小試

111年憲判字第19號【全民健保停保復保案】指出,「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第37條第1項第2款規定,健保保險對象得辦理出國停保,返國後得復保;然而此命令卻無法律授權,違反法律保留原則,至遲於判決公告之日起屆滿2年時,失其效力。衛福部在屆滿前預告「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預告期為2周,若無異議,12月23日起廢止停復保制度。政府作為除了將健保長期存在「國人出國就停保健保、等生病時就返國復保就醫,機票比醫療費便宜」問題解決,同時也達成哪些目的?(多選)

(A)改變國人就醫的習慣,強化醫院層級收取費用,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

(B)政策變更透過預告期,讓海外國人充分了解新制,有助於政策的順服

(C)出國的國人需繳交健保保費,健保可增收入,舒緩全民健保財政困境

(D)符合健保強制性社會保險精神,讓國人都在公平風險下分擔繳納保費

(E)國人不管是否出國都要繳納健保費用,讓全體國人履行義務具一致性

答案:BCDE

解析:(A)與醫院層級收取費用、醫療資源果善運用無直接關聯性。

四、歷屆試題

我國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全民健保)多年來有著高度的政策滿意度,也受到國際肯定,下列關於這項制度的敘述何者正確?(2020指考)

(A)全民健保的主要目的在於保障國民的基本生活與健康

(B)全民健保制度具有社會互助以及風險共同承擔的意義

(C)全民健保以全民為對象,採被保險人平均付費,具有落實社會公平的作用

(D)全民健保的保費由被保險人、雇主及各級政府分擔,大致可取得收支平衡

答案:B

保費 健保署 衛福部

相關新聞

宋怡慧/小寒已至…冷氣團讓你濕冷難耐? 看古人寒冬中綻放傲骨神采

在二十四節氣的更迭中,小寒猶如一位無聲的離人騷客,為嚴冬譜寫著最動人的篇章。天地間寒意漸次濃烈...

閱讀數學/小學課本常見字排行榜(上)

在學校各個科目中,除了數學,國語也非常重要。中低年級時要多認識生字,才能閱讀、推開知識的大門。

用戶外昆蟲課讓孩子放下3C,勇於自我突破;蚊子老師廖姿雯:「我也在過自己想要的童年!」

從事昆蟲教學引導10餘年的「蚊子老師」廖姿雯說:「其實大自然很好玩,現在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在大自然裡面玩,我會試著推他們一把,幫孩子打開思路之後,甚至有很多遊戲是他們教我玩的!」

從魯蛇變身英文名師 鄭錫懋靠著一關鍵成功逆轉人生

鄭錫懋自嘲年輕時是個「魯蛇」。大學聯考英文只有20分,大學企管系的大一英文被當了3年,微積分修到第7次,遇到好心老師才終於及格;如今,不僅出版英文學習書,還成為大企業指定的英文名師。

鄉下囡仔變身學霸》台灣半導體業推手史欽泰:童年這些事 影響我一生

史欽泰是台灣半導體業的推手,曾協助台積電、聯電等公司的設立。很少人知道,他其實出身南部鄉下,是在甘蔗田中長大的,因為很會讀書,才有機會「來台大、去美國」,而史欽泰的童年雖然窮困,卻帶給他一生的養分。

作家李夏苹:我希望孩子相信自己是被愛的 勇敢做自己

中文系畢業後,李夏苹做過殯葬業、賣過虛擬寶物,最後迫於生計,咬牙考上公職。身為基層公務員、又生養了三個男孩,她的文學夢卻沒被現實磨損,最近出版了第三本書,「我給孩子很多的愛,也不怕在他們面前暴露我的脆弱與失敗,因為我希望,他們學會與挫折相處,勇敢做自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