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演了! 以色列總理:伊朗政權超虛弱 很可能出現政權更替

科學人/破解北極熊與棕熊的分化之謎 7萬年演化過程塑造哪些基因差異?

圖/freepik
圖/freepik

根據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北極熊其實是大約七萬年前才從棕熊分化出來,並發展出能適應極寒、飽含脂肪的飲食和白色毛皮的獨特能力。這項發現發表在《BMC基因組學》(BMC Genomics)期刊上。

北極熊的起源之謎

科學家一直都知道北極熊和棕熊有親密的血緣關係,但兩者分化的具體時間一直不明。為了破解這個謎題,研究團隊分析了超過100隻北極熊、100隻棕熊和兩隻北極熊化石的基因組,發現它們的基因差異最早可以追溯到七萬年前,顯示這段時間是兩個物種分道揚鑣的開端。

北極熊的特殊基因

北極熊與棕熊的主要差異之一是毛皮顏色和毛皮結構。北極熊擁有一層保暖的絨毛和一層防水的外層毛皮,而棕熊僅有一層。北極熊還有一種獨特的心血管能力,能夠消化大量富含脂肪的肉類。若是棕熊攝取這樣的高脂飲食,恐怕早就心臟病發一命嗚呼了。

這項研究發現,北極熊的基因演化主要集中在七個與「北極適應」相關的基因,其中四個基因在北極熊中是固定等位基因,這表示它們在適應北極嚴酷環境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冰河期如何塑造北極熊

研究人員推測,北極熊基因組中的這些適應性差異可能源於冰河期晚期的環境壓力。當時,極地氣候變冷且食物有限,這種環境或許推動了北極熊對寒冷和高脂飲食的耐受性演化。

資料來源:

1. Yulin Sun et al, Late Pleistocene polar bear genomes reveal the timing of allele fixation in key genes associated with Arctic adaptation, BMC Genomics (2024). DOI: 10.1186/s12864-024-10617-3

2. Polar bears found to have diverged from brown bears just 70,000 years ago

(本文出自2024.10.25《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科學人雜誌 棕熊 基因 北極熊

延伸閱讀

科學人/「人腦有千億神經元」出處成謎 巴西博士發明更精確算法估出真相

科學人/手機過熱有解方? 東大應用「百年概念」開創熱能控制新道路

科學人/精卵結合沒想像中簡單…3蛋白質成關鍵「媒人」 魚類也通用

科學人/推出全球首支單晶片隨身碟! 群聯創辦人談未來AI市場需求

相關新聞

高職生就是矮人一截?從高職汽車科到北科大碩士 高偉哲用行動翻轉技職刻板印象

針對社會上普遍對高職「升學路窄」的刻板印象,高偉哲認為,關鍵在於是否了解自己的志向與目標。他提醒,填高職志願時,最好先了解統測的專業科目考什麼,「了解自己未來要學的是什麼,確定是不是真的對那個領域有興趣。」

作家丘美珍:一起共度的時光 會在孩子心中累積成「被愛的記憶」

北一女、政大新聞系畢業的丘美珍,30多歲就當上了總編輯,職涯一片光明,但她卻在42歲時「裸辭」,回家陪三個小孩,等到孩子都大了以後,才重新開始找工作,啟動人生下半場。

念建中科學班到台大醫學系 洪偉哲:科學班教會我最多的事

學習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也沒有捷徑可言,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才可能脫穎而出。進入建中科學班,洪偉哲經歷一場「震撼教育」,世界上比你強的人太多了,深刻感受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從成績倒數到考上北醫牙醫系》余品萱學習逆襲的關鍵: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

余品萱高中時課業幾乎是放棄的狀態,成績倒數。選擇重考的她,以醫學系和牙醫系為目標,不惜重考兩年,因為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並願意為此努力,最終成功考上北醫牙醫系。

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家庭主婦不可怕 怕的是忘記「妳」是誰

知名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曾為陪伴孩子成長,從職場轉戰全職媽媽。歷經10年的身心靈磨練、前空巢期,和中年危機,在找回自己的路上,她從徬徨到自信,勇敢跨出舒適圈。

IG網紅瑪姬老師:即便做自己 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成為母親之後,辛苦照料家人,但,你照顧自己了嗎? 今年56歲、在Instagram上擁有逾32萬粉絲的「瑪姬老師」,年輕時就意識到,自己不適合當家庭主婦。她用行動證明,即便做自己,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