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不可逆…350萬人受退化性關節炎所困 「細胞治療」帶來新思路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中高齡族群常見的疾病,根據2019年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超過350萬人深受其擾,其中70歲以上長者更是高達70%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然而年輕肥胖者增加,加上健身風潮,以及各種運動興起,也讓退化性關節炎逐漸年輕化,不再只是中高齡族群的專利。
退化性關節炎:不可逆的疾病
關節是兩個骨頭之間的連接,由關節軟骨和滑液關節囊組成,其中軟骨是種光滑、有韌性的特殊結締組織,可以減少骨頭間的摩擦,達到緩衝的目的。軟骨磨損是退化性關節炎的主因,會進而形成骨刺、關節變形,導致骨頭接觸所造成的疼痛。正因如此,病況只會持續惡化、很難逆轉,在醫學上被認為是不可逆的疾病。
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長期使用的負重關節部位,像是膝關節、髖關節與脊椎關節等,所以經常行走、需要負重工作的人、肥胖者、運動員、年長者(特別是停經後的婦女),都是高危險族群,需要特別注意。退化性關節炎的診斷上,需以X光攝影作為判斷標準,病程可以分為四期。退化性關節炎在治療上, 初期會採取保守治療,也就是以減輕疼痛為主。若仍無法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或變形時,則需考慮手術治療。(詳見下圖)
新思路:細胞治療
1960年,幹細胞被發現後,科學家一直研究如何使用幹細胞治療疾病,最近有了長足的進步,也就是目前熱門的再生醫療。再生醫療架構中有三個層次,第一個是細胞,第二個是訊號,第三個是支架。支架就是提供再生的結構,讓細胞能夠在其上生長,就像是蓋房子一樣,要先將鋼筋骨架建設完畢,才能澆灌水泥;人體也是如此,支架建構完畢後,幹細胞或具有修護功能的體細胞才能進駐,在其中生長。再來,就是需要訊號,例如生長因子,引導幹細胞分化,同時刺激增生,這樣才能讓細胞順利成長、修復損傷。滿足了這三個條件,再生能力才能完整地發揮。
2014年,國外有研究團隊使用脂肪間質幹細胞來治療膝退化性關節炎,取得很好的成效,也因為使用病人自己的細胞,適應不良的可能性非常低。脂肪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增生能力,可以分化成軟骨細胞,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抗發炎作用,最重要的是脂肪組織容易取得,脂肪幹細胞可以成功培養,所以有機會在臨床上大量使用。
為了確認相關治療成效,國內已有相關臨床治療案例。日前有一位籃球國手接受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她在年輕時由於過度使用膝關節,造成創傷性的膝關節軟骨嚴重缺損,症狀最嚴重時甚至舉步維艱,身為教練的她,想要示範動作都很困難,經過醫師評估,她的創傷程度大約是退化性膝關節炎第三期。經過 細胞治療後,讓幾乎磨盡的軟骨新生,不但恢復正常生活,甚至還可以打球、跳舞、跳繩。
自體脂肪間質幹細胞治療如何進行?
自體脂肪間質幹細胞治療方式,是利用身體脂肪組織的幹細胞促進分化,在學理上全身脂肪都可以抽取幹細胞,但一般會抽取病患膝蓋髕骨韌帶下大約2c.c.的脂肪,這是因為膝關節周圍的脂肪細胞跟膝關節軟骨細胞,在胚胎發育上屬於同源細胞,比起其他部位的脂肪細胞(如腹部脂肪)效果會更好。
抽取膝蓋的髕骨韌帶下的脂肪細胞後,接著分離出脂肪中的幹細胞,培養到五千萬顆到一億顆之間的數量,再注射到膝關節。此時脂肪幹細胞會受到膝關節原有的軟骨細胞刺激,分化成為軟骨細胞,讓原本被磨損的軟骨組織增生,這段時間大約需要一至兩個月,過程中也會持續做病情追蹤與評估,注射後僅要每三個月定期回診追蹤即可,通常不用住院,大概追蹤一年左右,就能確認治療的成效。(整理/林又旻)
【醫師解惑】
疑惑1:如果有膝關節退化,何時可做細胞治療?
在臨床上為了確認治療效果,多半會針對退化性關節炎後期的病人來執行,所以容易讓人誤以為到了第三期才能進行細胞治療,但實際上,再生醫療的觀念,愈前期,治療效果愈好。加上現在「再生醫療法」通過,可以嘉惠更多深受退化性關節炎所困擾的病人。
根據衛福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依據特管辦法使用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數近60人,而透過定期追蹤發現,病患疼痛指數減少約八成,膝關節功能提升幅度約三至七成,或許不久的將來,退化性關節炎不再是不可逆的疾病,病人可以透過再生醫療而獲得新生。
疑惑2:自體脂肪間質幹細胞治療只能用在膝關節?
目前在骨科領域,自體脂肪間質幹細胞治療的相關研究,集中在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上。2023年一篇發表在《再生醫學》的研究指出,自體脂肪間質幹細胞用於治療髖關節已有相關臨床研究已在進行,具有一定成效。自體脂肪間質幹細胞亦可使用於其他疾病,像是滿六週未癒合之困難傷口、大面積燒傷、皮膚創傷受損或皮下及軟組織缺損等。
疑惑3:自體脂肪間質幹細胞治療後如何保養膝蓋?
自體脂肪間質幹細胞治療後並不代表「痊癒」,還需搭配傳統治療方式做為輔助治療。例如過程中出現發炎反應時,需服用消炎藥物,同時也要做肌肉訓練、增加肌力,強化關節穩定性。另外,如果骨頭已經變形,也需使用脛骨高位矯正截骨手術,把原本錯誤受力的骨頭調整到正確位置,再進行細胞治療,效果會比單純進行細胞治療好。
・ 醫 師 小 檔 案 ・
釋高上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骨科主任
超預防醫學.細胞治療諮詢平台醫師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台灣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美國哈佛醫學中心骨科研究員,擔任輔仁大學醫學系部定教授、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兼任主治醫師。專長為運動醫學、足踝外科、手部外科、微創關節重建手術、創傷、脊椎骨科。
本單元獲超預防醫學.細胞治療諮詢平台贊助。由《科學人》團隊獨立採訪撰稿。若想要了解更多細胞治療及照護相關資訊,可點擊上方「超預防醫學.細胞治療諮詢平台」連結,此平台由多位醫師專家進駐,可安排20分鐘的線上諮詢, 獲取正確完整的醫學資訊。
(本文出自2024.09.01《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