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14分科生物/試題解答一次看 實驗題刁鑽考「青蛙舌根」考生讚有讀就有分

江蕙復出第一晚!費玉清「來了」 送巨型鳳凰讚爆:再展金嗓

分科報名搞烏龍…建臺高中集體報錯考科 大考中心證實:沒做這件事

圖表看時事/貧富差距變小了?可支配所得差距近4年新低 3原因是關鍵

2023年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縮小至6.12倍,是6年來首降。不過,台灣的真實貧富差距比想像嚴重,可支配所得倍數微降意義不大。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林俊良攝影
2023年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縮小至6.12倍,是6年來首降。不過,台灣的真實貧富差距比想像嚴重,可支配所得倍數微降意義不大。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林俊良攝影

主計總處16日發布一一二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每戶可支配所得平均數一一三點七萬元,較一一一年增百分之二點五;每戶可支配所得最高百分之二十家庭可支配所得二百三十點二萬元,較最低百分之二十家庭可支配所得三十七點六萬元,差距倍數六點一二倍,較一一一年六點一五倍減少○點○三倍,是一○七年、六年來首次下降,也是近四年最低。

一般預料隨著國人薪資M型化,家庭可支配所得倍數差距應會逐年上升,但16日公布的一一二年家庭收支調查,高低家庭可支配所得意外下降。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去年家庭可支配所得倍數下降,主因經濟有成長,失業率低,五等分位家庭收入都增加,另外去年社福支出高達七千四百億,其中包括全民普發六千元,對低所得家庭的社福效果非常大。

資料顯示,在沒有任何政府移轉支出政策前,最高與最低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為七點四九倍,透過各級政府對家庭提供的各項補助,包括低收入戶生活補助、老農津貼、育兒津貼、各項社會保險保費補助等,也就是透過社福效果縮小所得差距一點二二倍;另外政府透過對家庭租稅效果移轉,縮小所得差距○點一五倍。

從支出面來看,一一二年全體家庭平均每戶消費支出八十六點一萬元,較一一一年增百分之三點二;觀察家庭消費支出內容,以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占百分之二十四點一最高,其次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衛生保健觀念增強,醫療保健支出增至百分之十七點七;另食品飲料及菸草則占百分之十五點三。

主計總處調查,一一二年每戶可支配所得平均數一一三點七萬元,較一一一年增百分之二點五,每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九十六點一萬元,較一一一年增百分之二點二。若以中位數衡量,每人中位數為三十四點九萬元,增百分之三點七。

按照過往經驗,只要全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調高,基本生活費金額就會進行相應調整,這也將影響明年綜所稅申報金額。

若以主計總處公布的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三十四點九萬元設算,二○二四年每人基本生活費用,粗估至少調升至二十點九萬元,比前一年度的二十點二萬元,再增加七千元,將於二○二五年五月申報綜所稅時適用。

財政部強調,基本生活費金額,雖然會依法做相應調整,但調整後的具體金額以及受惠戶數,仍須再精算,以年底正式公告為準。

可支配所得差距 近4年最低 製表/財經中心
可支配所得差距 近4年最低 製表/財經中心

貧富差距 薪資 經濟成長率 圖表看時事 全民基本所得

延伸閱讀

今年8月全球爆股災 國泰金:台股樂觀指數驟降

非法定社福若涉中央補助 衛福部籲地方做好調配

地方加碼非法定社福被扣補助 衛福部:應考量財務

擴增免費營養午餐遭扣補助款 南投縣喊話中央:多給空間

相關新聞

高職生就是矮人一截?從高職汽車科到北科大碩士 高偉哲用行動翻轉技職刻板印象

針對社會上普遍對高職「升學路窄」的刻板印象,高偉哲認為,關鍵在於是否了解自己的志向與目標。他提醒,填高職志願時,最好先了解統測的專業科目考什麼,「了解自己未來要學的是什麼,確定是不是真的對那個領域有興趣。」

作家丘美珍:一起共度的時光 會在孩子心中累積成「被愛的記憶」

北一女、政大新聞系畢業的丘美珍,30多歲就當上了總編輯,職涯一片光明,但她卻在42歲時「裸辭」,回家陪三個小孩,等到孩子都大了以後,才重新開始找工作,啟動人生下半場。

念建中科學班到台大醫學系 洪偉哲:科學班教會我最多的事

學習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也沒有捷徑可言,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才可能脫穎而出。進入建中科學班,洪偉哲經歷一場「震撼教育」,世界上比你強的人太多了,深刻感受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從成績倒數到考上北醫牙醫系》余品萱學習逆襲的關鍵: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

余品萱高中時課業幾乎是放棄的狀態,成績倒數。選擇重考的她,以醫學系和牙醫系為目標,不惜重考兩年,因為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並願意為此努力,最終成功考上北醫牙醫系。

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家庭主婦不可怕 怕的是忘記「妳」是誰

知名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曾為陪伴孩子成長,從職場轉戰全職媽媽。歷經10年的身心靈磨練、前空巢期,和中年危機,在找回自己的路上,她從徬徨到自信,勇敢跨出舒適圈。

IG網紅瑪姬老師:即便做自己 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成為母親之後,辛苦照料家人,但,你照顧自己了嗎? 今年56歲、在Instagram上擁有逾32萬粉絲的「瑪姬老師」,年輕時就意識到,自己不適合當家庭主婦。她用行動證明,即便做自己,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