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麥當勞「香芋派」回來了!還有「港式超人氣甜品」搶先曝光

禿子燕子漢子合體 投票前黃金周新北拚萬人大造勢

再貴也別捨不得丟!60歲的她「慶幸自己丟掉的3種衣服」

科學人/跳水「炸水花」也有技術! 科學家揭密:躺平入水未必能取勝

圖為在巴黎奧運跳水女子雙人10米台項目中,獲得冠軍的中國隊組合陳芋汐/全紅嬋,其驚人的「水花消失術」令人讚嘆不已。(中新社)
圖為在巴黎奧運跳水女子雙人10米台項目中,獲得冠軍的中國隊組合陳芋汐/全紅嬋,其驚人的「水花消失術」令人讚嘆不已。(中新社)

有人說奧運就是一群很需要運動的人,看著一群需要休息的人運動。所以當奧運開始,非常需要運動的科編就在思考,有沒有一項賽事,是沙發馬鈴薯的科學宅可以不用太辛苦訓練,最好是擺好躺平姿勢就能貢獻一些獎牌的運動?

有的,這個運動就叫做花式跳水。

炸水花也有技術?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大字型與I字母(請轉90度站起來)兩種姿勢跳入水裡,激起的水花截然不同。當然這兩種姿勢,由於衝擊力的不同,對身體的傷害也不同。

儘管在正規跳水比賽中,身體需要配合各式各樣轉體動作的進程,略微調整入水角度,但是整體而言,壓水花技術講究身體在入水過程中與水面垂直的程度。

壓水花技術對於直立的瘦子而言,身體越垂直越好,但是現在比得是「壓水產生花」的技術,所以問題就有趣了,躺著的胖子,入水時越平坦越好?

沒這麼簡單!

塌鼻子不怕撞歪?

過去就曾發現,一些曲率較低的球形物體,例如橢圓形的球形鵝卵石,與液體表面碰撞後,衝擊力有時會表現得像平坦物體。類似的問題一直都吸引著液體動力學家,因為作用力的大小,影響著物體能夠承受衝擊的程度。因此,理解固體物體的幾何特性,如何影響撞擊到流體後的效應,對於執行緊急水著陸的飛機或跳入游泳池的專業運動員都極其重要。

美國羅德島海底作戰中心科學家貝爾登(Jesse Belden)和他的合作者,在今年一篇發表在《物理評論通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的文章中所提出的實驗數據,挑戰了我們習以為常的物理直覺,扁平物體在水中的衝擊力最大。

(a)高鼻子、(b)塌鼻子、(c)沒鼻子,三種鼻子的衝擊實驗。r 是圓球半徑,R 是圓柱半徑。圖/J. Belden et al.(2024)
(a)高鼻子、(b)塌鼻子、(c)沒鼻子,三種鼻子的衝擊實驗。r 是圓球半徑,R 是圓柱半徑。圖/J. Belden et al.(2024)

貝爾登和他的同事用鋁氣瓶製作人造的鼻子,模擬物體撞擊平坦水面的衝擊力。實驗限制撞擊接觸面在圓柱氣瓶的頂端,每個頂端都結合從半球形(球半徑等於柱半徑)到平坦(球半徑無限大)不等的球型「鼻頭」,「鼻腔」裡嵌了一個加速度計,讓研究人員能夠直接測得物體在水中的衝擊力。接著他們紀錄每個氣缸測得的衝擊係數,發現在兩個極端的鼻型之間,圓柱與圓球的臨界半徑比在0.008時的衝擊力最大。

這顛覆了過去認為垂直撞擊水面時,扁平物體比球形物體受到的衝擊力更大。實驗結果顯示,球形物體的曲率會極大地影響衝擊的程度。

鼻子下的安全氣囊

進一步的分析發現,衝擊的程度與撞擊水面時,「鼻子」下方形成的氣囊大小有關。當鼻子變平時,與水面撞擊的瞬間,鼻子和水之間困著一層空氣層,也正是因為這層空氣的存在,緩衝了撞擊的強度。而這層空氣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鼻子的曲率。稍微彎曲的鼻型可能導致空氣層高度較短,因此與扁到極致的鼻型相比,緩衝效果較差。最大衝擊力就發生在空氣層最小的時候,由於緩衝效果最少,因此鼻子受到的衝擊也最顯著。

貝爾登也將在未來的研究中,調查潛水員或是其他生物(例如鳥類或是水上行走蜥蜴)是否曾經遭受過實驗中揭示的衝擊力。

看到這裡,我們就知道運動員有多麼不容易,就算是一場躺平的較勁,要拿冠軍也不能躺得太平,躺平也要躺出新高度。

資料來源:

1. J. Belden et al., “Water impact: When a sphere becomes flat,” Phys. Rev. Lett. 133, 034002 (2024).

(本文出自2024.08.09《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運動 科學家 科學人雜誌 游泳池 奧運

延伸閱讀

巴黎奧運/新血接棒 中華隊下屆奪牌希望

巴黎奧運/為赴奧運圓夢下海成人平台 多名運動員經營OnlyFans籌款

英跳水王子揪隊友「穿泳褲秀腹肌跳舞」 網嗨喊:再給面獎牌

奧運田徑/基皮耶貢破女子1500公尺紀錄 3度奪金史上第一人

相關新聞

高職生就是矮人一截?從高職汽車科到北科大碩士 高偉哲用行動翻轉技職刻板印象

針對社會上普遍對高職「升學路窄」的刻板印象,高偉哲認為,關鍵在於是否了解自己的志向與目標。他提醒,填高職志願時,最好先了解統測的專業科目考什麼,「了解自己未來要學的是什麼,確定是不是真的對那個領域有興趣。」

作家丘美珍:一起共度的時光 會在孩子心中累積成「被愛的記憶」

北一女、政大新聞系畢業的丘美珍,30多歲就當上了總編輯,職涯一片光明,但她卻在42歲時「裸辭」,回家陪三個小孩,等到孩子都大了以後,才重新開始找工作,啟動人生下半場。

念建中科學班到台大醫學系 洪偉哲:科學班教會我最多的事

學習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也沒有捷徑可言,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才可能脫穎而出。進入建中科學班,洪偉哲經歷一場「震撼教育」,世界上比你強的人太多了,深刻感受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從成績倒數到考上北醫牙醫系》余品萱學習逆襲的關鍵: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

余品萱高中時課業幾乎是放棄的狀態,成績倒數。選擇重考的她,以醫學系和牙醫系為目標,不惜重考兩年,因為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並願意為此努力,最終成功考上北醫牙醫系。

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家庭主婦不可怕 怕的是忘記「妳」是誰

知名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曾為陪伴孩子成長,從職場轉戰全職媽媽。歷經10年的身心靈磨練、前空巢期,和中年危機,在找回自己的路上,她從徬徨到自信,勇敢跨出舒適圈。

IG網紅瑪姬老師:即便做自己 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成為母親之後,辛苦照料家人,但,你照顧自己了嗎? 今年56歲、在Instagram上擁有逾32萬粉絲的「瑪姬老師」,年輕時就意識到,自己不適合當家庭主婦。她用行動證明,即便做自己,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