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商場成功關鍵在合作!精誠資訊董事長林隆奮「從利他精神出發才能利己」
精誠資訊從原先的軟體代理與系統整合公司,拓展服務範疇,轉型為一家專注於提供企業資訊服務的軟體公司,董事長林隆奮從過去在金融市場的經驗中領悟到,「懂得如何與人合作」是商場上成功的關鍵,因此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林隆奮以敏銳的思維,將市場供需情境巧妙整合,打造出更完整的產業生態鏈。
自2007年開始,精誠資訊蟬聯《天下》雜誌調查為台灣軟體業第一名已經超過15年。林隆奮相信,資訊科技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精誠資訊身為台灣資訊服務產業龍頭,2023年營收首度突破350億元新台幣,下一階段將挑戰總市值500億元,成為世界級的軟體公司。
林詠翔(以下稱 Vincent):你是如何開始接觸科學?
林隆奮(以下稱林):其實我最初念的是國際貿易,念到一半發現未來的趨勢可能是資訊科技,就轉行去美國讀軟體工程。接觸資訊科學之後,讓我打開科學的眼界,尤其是所謂的數據科學。資訊科學涉及的領域非常多元,可以連結許多科學領域和機會,所以我很篤定,資訊科學就是我該投注熱情的所在。
Vincent:資訊科學跟其他學科的連結很多元,但你如何整合不同領域之間的落差?
林:整合的概念不會無中生有,一定是受到一些啟發。舉例來說,「交易」這個行為在人類的歷史上存在非常久遠,「支付」的概念也早已深植在人類文明裡。然而20年前,支付的「生態圈」還是無人問津。如果要整合「支付圈」,就要先思考支付的「情境」。
什麼叫支付?客人與商家經歷一次美好體驗,「嗶」一聲,宣告了你剛剛做出最後決定的這個瞬間,支付這個行為就成為「成功支付」的「數據資料」,記載了時間、地點、何人、數量,還有支付方式。有了這些資料,支付就可以從點對點的關係,連成線、形成網、織成面,最後演化成多元且立體的生態。生態系的整合,會從幾個情境出發,情境串連成圈層;內圈和外圈裡應外合,圈圈相連、生生不息。
Vincent:聽起來要整合生態,需要懂得如何與人合作。你自己有沒有一套與人合作的科學方法?
林:合作兩個字,展開來說就是,連結彼此的價值!合作之前,應該先捫心自問,我有哪些可被利用的價值?別人有哪些需求,是我可以提供協助的?從利他精神出發,才能做到利己。
開放也很重要。心態越開放,越能傾聽新的想法和觀念,這樣的人,才越懂得合作。既然想要合作,不外乎就是想要引進外部頭腦、顛覆舊思維、成就新氣象。若是主觀意識太強、先預設立場,就很難合作下去。
現在最有名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是OpenAI這家公司的產品,公司名字裡的「Open」反映了該組織的使命和價值觀。OpenAI開放和包容的精神,共享AI的研究成果和資源,讓更多人參與也受益。
Vincent:講到人工智慧AI,從數據公司的角度,你怎麼看AI的發展和變化?
林:我分幾個面向來談。第一是「時間」,5年或是10年後,會形成什麼樣的可能性?第二是「關係」,不可避免的議題就是AI與人的關係。再來是AI與產業的結合。AI的生活化是可預見的趨勢,不管是Google、微軟、特斯拉(Tesla),這些科技巨頭已經做了很好的表率,讓我們看見AI落實在生活上的無限可能。
而現在已經被廣泛應用在企業營運中的生成式AI(GenAI),雖然帶來便利,但也有需要謹慎處理的地方。例如企業在使用ChatGPT等工具時,可能不小心把機密資料提供給ChatGPT,被當成未來訓練AI模型的素材。精誠的產品GPT-X利用大型語言模型(LLM)在地端學習企業的內部資料,可防止敏感資料上傳到雲端,既保護內部資料,又能善用語言模型的效能和便利。
軟體產業將是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即使是半導體產業,台積電定位自己是「跑在程式碼上的晶圓廠」(Fab runs on code),他們要從高度自動化製造系統發展為全面智慧化系統。精誠的數據中台(Data Fabric Solution)則善用企業所擁有的龐大資料,整合企業內外部的各類資料資產,形成一個全面、即時、可信賴的數據中心,可成為企業進行決策時重要的參考依據。
Vincent:最後,能不能跟我們談談精誠資訊的碳生態圈管理系統?
林: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公佈未來10年內的十大風險,其中就有五項與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關係密切。在排碳有價化時代,企業必須記錄自己的「碳帳本」,在財務報表中揭露企業在惜碳、減碳、創碳的過程中,為全球永續發展做過哪些努力。
Carbon EnVision是精誠針對企業所設計的雲端碳管理系統,涵蓋了數位監控、電子圍籬、自動辨識以及AI治理技術,不管是碳管理、碳盤查、碳足跡,相關數據收集之後,利用機器學習,最終提供企業最佳的能源管理規劃方案,空調、照明、用水都會包括在其中。這些數據資料也可幫助企業累積碳權,並進行碳交易,打造企業完整的「碳」循環經濟。
林隆奮的企業家之路
・ 23歲(1985年)逢甲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畢業。
・ 28歲(1990年)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應用軟體碩士。
・ 30歲(1992年)加入精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當時全國知名的軟體公司,之後擔任國際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
・ 35歲(1997年)精業轉投資成立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38歲(2000年)於集團內部創業,成立精奇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著重無線設備的軟體應用及內容服務的開發。
・ 39歲(2001年)「精誠」及「精奇」整併為「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
・ 42歲(2004年)精誠資訊獲評為台灣第四大軟體公司。
・ 45歲(2007年)「精業」與「精誠」合併為「SYSTEX精誠資訊」,擔任營運長;取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EMBA學位。
・ 47歲(2009年)擔任精誠資訊總經理。
・ 58歲(2020年)擔任精誠資訊董事長暨總經理,持續進行生態整合,帶領精誠集團成為世界級的軟體公司。
(本文出自2024.06.01《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