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用20元關住一堆人!合歡山停車場機車收費掀民怨 苦主被卡1個半小時

車手頭殺2車手 被害家屬原盼死刑…被騙和解竟1塊錢都拿不到

高層也受影響!這間「PC巨頭」台灣公司傳裁員 業界分析跟1策略有關

閱讀數學/臺灣古典詩裡的鳥類(上)

鶴。示意圖/Ingimage
鶴。示意圖/Ingimage

辛苦遠行人,寂寞溪山路。雲水隔疏村,渺渺橫煙霧。

雞聲出竹籬,高樹滴微露。負耒有農夫,行歌臨野渡。

竹筏散不收,一篙不知處。驚起白鷗飛,低拂蘆花去。

——陳輝《郊行古意》

這是 18 世紀的臺灣詩人陳輝的作品。詩中,登山客來到雲霧繚繞的山上,聽見竹籬裡傳出雞鳴,可見這裡有人居住;後來,搭船渡河的時候,白色的水鳥起飛,越過一片蘆花,形成一幅恬靜卻生動的自然風景。

​數學家最在意結構、次數、頻率了。在這首 12 句的詩中,第 5 句與第 11 句都提到了鳥類,正好分別是前 6 句與後 6 句的倒數第 2 句(這是不是一種鏡像呢?)。其中,第 5 句寫的是家禽,第 11 句寫的是野鳥,正好是「人」與「自然」的相互映照。

根據國立臺灣文學館的《全臺詩》網站中,含有「鶴」字的詩作共計 4189 首,是所有鳥類的第一名。鶴是一種候鳥,臺灣也確實偶爾會有鶴鳥前來過冬。但在古典詩文中,「鶴」是仙人的坐騎,是一種超脫世俗的象徵;詩人寫下「鶴」字,並不一定真的在描寫鶴鳥。像「龜鶴壽千齡,蜉蝣那得知」這種象徵性的寫法(鶴不可能真的活 1000 歲),是很主流、常見的。也許這就是臺灣明明鶴不多,鶴的次數卻「鶴立雞群」的原因。

但仍有極少數的詩作,應該是真的留下了詩人看到鶴的記錄。

孤村寂歷草堂閒,好友相從到此間。笑摘園蔬供客飽,醉題詩草就君刪。

家貧日見數峰在,地僻時看一鶴還。更欲登高臨絕頂,為攜樽酒問龜山。

——錢時洙《望龜山》

可以推測詩人居住的地方(桃園龜山)被大自然環繞,抬頭就能看到許多山巒,偶爾還能看到鶴鳥飛過。這裡的鶴,除了是「真的鶴」以外,當然也不能排除詩人暗指自己像仙人一樣,在田園之間過著遠離塵世的生活。或者。這裡的「鶴」當然也很可能只是「白色的大鳥」(例如鷺科的鳥),不一定真的是鶴。

(未完待續)

本篇文章與數感實驗室余孟珂共同完成

數感實驗室 詩人 閱讀數學

相關新聞

人生中最浪漫的一年!背包Ken:比起媽媽 爸爸更適合請育嬰假

「為什麼是爸爸請育嬰假,不是媽媽請?」這大概是Ken育嬰假以來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我認為爸爸更適合請育嬰假!」為什麼這麼說呢?Ken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從未補習靠自己拼上台大、美國博士》博士媽媽Elisa: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才能走得長遠

「我一直認為:快樂學習很重要。」 Elisa堅持每晚睡前親子共讀,即便兒子已經能自己看書,他仍然喜歡媽媽的陪讀。她相信,孩子的學習應該是輕鬆愉快的,而不是壓力重重的。所以,即使在暑假,她也不認為「耍廢」是一種浪費時間。

從北一女自然組轉社會組 考上台大法律》郭沛昕:內心很想放棄數學 但理智知道不行

郭沛昕高2念三類組,愈念愈沒信心,明明花很多時間念數理,努力程度卻沒反映在成績上。當她糾結到底要不要轉組時,爸爸的一番話提醒了她,「妳為什麼要拿自己的短處,去跟別人的長處比呢?」

嚴控3C、讓女兒每天手寫作文 AI創業家程世嘉:父母的任務是陪伴孩子轉動「自學」的輪子

嚴控3C、讓女兒每天手寫作文…AI創業家、史丹佛學霸程世嘉:父母的任務,是陪伴孩子轉動「自學」的輪子 AI來了,到底該如何是好?程世嘉直言,父母與其焦慮,不如多陪伴孩子,除了得養成基本能力、探索天賦,最重要的是陪著孩子學會「自學」,一旦孩子有能力轉動自學的輪子,未來想去到哪兒,都不是難事。

學校教育如何因應AI所帶來的衝擊?台大機械系教授詹魁元:國際工程教育4大趨勢 都指出同一個方向

「台灣大學2023年公布校內AI指引,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是,擁抱它、不要抗拒它。」台大鼓勵教師正面看待與善加利用,將AI視為精進教學的契機,更著重課程知識的實踐,而非單純的內容轉述。

考上台大2次卻未畢業 「深夜裡的法國手工甜點」創辦人:我不太在乎學歷 只想著如何活下來

在網路上超高人氣的甜點店「深法」,38歲的創辦人從小功課好,念建中和台大數學系,20歲就創業、開補習班。看似人生勝利組的他,其實國、高中過著負債人生,每天放學後去補習班打工,努力賺錢養活自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