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職/初登板5.2局失7分吞敗 古林睿煬:要好好面對

明降雨趨緩!這日起雨區擴大增強 下周一另波鋒面接力

秦楊罹肺腺癌零期重大決定 堅不動刀原因曝:沒時間了

寫作教室/精讀策略「SQ3R法」的延伸應用

寫作示意圖。圖/ingimage
寫作示意圖。圖/ingimage

若能將寫作章法格式掌握好,就如同清楚一塊餐盤的布局規畫,逐步將菜餚填入,何愁製作不出一份色香味俱佳的餐盒?讓我們延續上一次從精讀文章學習到的技巧,進一步了解如何應用在作文實戰上。

以SQ3R法五步驟為線索,在作文應用時聚焦於前三步驟:概覽(Survey)、發問(Question)、精讀(Read),並以心測中心題目「對不起與原諒」為例,逐步說明如何完善文章格式。

概覽:首先,需要觀察圖表資訊以及寫作要求,藉由圖表得知發生了「傷害事件」,圖片左側的人躺在病床上,而右側的人「進行道歉」,並強調自己已然釋出歉意,而左側人物則言明「不原諒」的立場。

發問:此一步驟為延伸到作文應用中的重要環節,設立問題的依循方向可以參考「寫作要求」的提點,搭配六何法,將能釐清寫作脈絡。

首段:針對兩人對於道歉的反應和心態,可以六何法的「為何(Why)」提問,並扣緊問題寫出自己的理解,就不易離題。

第二段:提出自身經驗,使用六何法,先構思要談及「何人」、在「何時」、「何地」、發生「何事」。例:畢業前夕,與好友再次相約在最常一起去的冰店,一邊吃冰一邊聊著各自的夢想,然而因為心直口快,輕率地否定好友的志向,兩人於是發生一場嚴重的爭執,冰也沒吃完就不歡而散,自此心有芥蒂,直到畢業都未再說過一句話。

第三段:反思事件演變「為何」,自己「如何」應對。例:後來幾經回想,認清自己的出言不遜,後悔之情與日俱增。於是利用通訊軟體重新連絡好友,向對方坦露遲來的歉意。然而事過境遷,最終只得到一句「不重要了」的回應,兩人交情也再無法回到從前。

第四段:和首段的鋪陳相呼應,提出結論收束文章。

精讀:利用此一步驟,回頭檢視文章是否都有針對「寫作要求」進行回應,並再運用六何法逐一確認人、事、時、地,以及自身的應對、省思是否完善。

仔細審題是進行寫作的第一步,藉由提問能夠更確實掌握需要書寫的層面,而書寫完成後的回顧與檢查,也是重新梳理邏輯的大好機會。因此,寫作時若能嘗試借鑒閱讀法的步驟,從閱讀者轉向撰文者,會是一段充滿挑戰但有趣的過程。

作文 寫作教室

延伸閱讀

搜不到馬雲歷史訊息?簡體中文網路資訊「斷崖式銳減」 分析指原因

央美畢展作品被譏像「垃圾」 評論:先鋒藝術需要時間積澱

台灣藝人表態潮?張鈞甯「不支持台獨」 王心凌10字衝熱搜

考生喊難!會考作文跳脫傳統命題 網讚「有意義」:免再寫爺奶祭文

相關新聞

念建中科學班到台大醫學系 洪偉哲:科學班教會我最多的事

學習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也沒有捷徑可言,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才可能脫穎而出。進入建中科學班,洪偉哲經歷一場「震撼教育」,世界上比你強的人太多了,深刻感受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從成績倒數到考上北醫牙醫系》余品萱學習逆襲的關鍵: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

余品萱高中時課業幾乎是放棄的狀態,成績倒數。選擇重考的她,以醫學系和牙醫系為目標,不惜重考兩年,因為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並願意為此努力,最終成功考上北醫牙醫系。

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家庭主婦不可怕 怕的是忘記「妳」是誰

知名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曾為陪伴孩子成長,從職場轉戰全職媽媽。歷經10年的身心靈磨練、前空巢期,和中年危機,在找回自己的路上,她從徬徨到自信,勇敢跨出舒適圈。

IG網紅瑪姬老師:即便做自己 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成為母親之後,辛苦照料家人,但,你照顧自己了嗎? 今年56歲、在Instagram上擁有逾32萬粉絲的「瑪姬老師」,年輕時就意識到,自己不適合當家庭主婦。她用行動證明,即便做自己,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宋怡慧/驚蟄春雷響!一窺古人被貶的暗黑心境 「聞雷」迎生命覺醒時刻

在老祖宗的智慧中,驚蟄的雷聲被視為上天賜予的祥瑞。有句意味深長的諺語:「驚蟄聞雷,米似泥」

日本童書作家村上詩子:書的世界讓我看到光 知道人生不會一直處於低谷

第一次見到村上詩子,可能會被她爽朗的笑容吸引,但原來,小時候的她有一段慘澹的經歷,過得很坎坷,到了成年離開家後,才開始練習怎麼笑。現在的她,臉上總是堆滿笑容,她說:「我童年的時候已經經歷了那麼多的不幸,所以我現在只想開心地過每一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