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陸指「以台制華」、縱容台獨 美:豈能自稱世界的穩定力量

AI超級盃來了!黃仁勳GTC 2025揭幕演說 宣告下一代新產品

科學人/瀕危動物也分等級?超Q插畫帶你認識8種台灣瀕危動物

本文聚焦介紹了八種瀕危的台灣原生物種與特有種,若將來有機會在野外遇見牠們,也許代表台灣的生態保育小有所成。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本文聚焦介紹了八種瀕危的台灣原生物種與特有種,若將來有機會在野外遇見牠們,也許代表台灣的生態保育小有所成。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台灣的面積雖小,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與氣候,創造了物種多樣、資源十分豐富的生態系,有記錄的物種甚至達到6萬5000種。在如此高密度的背景下,人與物種的關聯相當密切,從生活、文化到國家經濟發展,皆能看到彼此互動的影子。例如,熊鷹是台灣原住民排灣族傳說中代表尊貴的百步蛇步入老年後幻化而成,翱翔在空中守護人民,因此是部族中尊貴的代表,其飛羽也成為部落頭目的象徵。但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式微,羽毛逐漸成為商品流通,盜獵猖獗造成熊鷹巨大的生存壓力,成為保育牠們的主要威脅。

台灣過去豐富的物種也曾帶來巨大經濟效益:1950年代台灣曾是穿山甲皮革的出口大國。當時穿山甲皮革年出口量可達六萬張,市場大量需求加上牠們遇到危險會原地縮成球而容易被獵捕抱走的特性,使數量大幅減少。直到開始推動保育,牠們已成傳說中的稀有動物。

1980年代後,全球保育意識抬頭,1989年台灣開始實施「野生動物保育法」,明令禁止狩獵、宰殺、販賣保育類動物,並避免破壞自然環境。但人類的活動對生態系造成的影響已無法輕易扭轉,產業發展與人們居住地區的持續擴張仍對物種造成生存壓力。

在瀕危物種的復育中,最常面對的問題是棲地破碎化,例如石虎需要一定的地域範圍進行狩獵,卻常因山區道路、河川工程使牠們移動困難,甚至遭到路殺;而食蛇龜原有棲地通常較靠近農地、果園,一旦人為使用方式改變或擾動增加,也很容易造成族群繁殖的困境。

其他可能的威脅包含外來種入侵、農藥使用等,每一種物種都面臨不同的困境,也有各自獨特的生存需求。因此,在我們推動物種保育時,也需要強化對於各物種的研究,為個別物種建立復育計畫。這需要跨領域、跨機構的合作,串連政府、學術研究、民間團體,讓社會大眾了解這些物種及其處境,當不同群眾都能夠參與,才能更有效推動生態保育

本期雜誌封面繪製了15種瀕危動物,本文聚焦介紹當中八種台灣原生物種與特有種。若將來有機會在野外遇見牠們,也許代表台灣的生態保育小有所成!

石虎。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石虎。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石虎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台灣紅皮書評估:瀕危(EN)

體型與家貓相似的石虎,體長約55~65公分,體重約2.5~6公斤,與家貓最明顯的區別是額頭兩條灰白色條紋。主要分佈於台中、苗栗與南投海拔1000公尺以下丘陵地區。

熊鷹。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熊鷹。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熊鷹 Nisaetus nipalensis

台灣紅皮書評估:瀕危(EN)

體長約為60~80公分,成年熊鷹背面為褐色,腹部則是米色或淡黃色,具有明顯交錯的深色橫斑。喜歡停留在視野良好的大樹上,伏擊捕捉獵物。主要分佈於海拔300~2800公尺的森林環境。

食蛇龜。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食蛇龜。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食蛇龜 Cuora flavomarginata

台灣紅皮書評估:易危(VU)

台灣唯一的「全陸棲」原生龜,背甲可長達18公分,顏色為深褐色,中間有一道明顯的黃色稜脊。腹甲與背甲可以閉合,密閉後如箱子狀。主要分佈於台灣本島海拔600公尺以下闊葉林地區。

台灣山椒魚。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台灣山椒魚。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台灣山椒魚 Hynobius glacialis

台灣紅皮書評估:瀕危(EN)

全長約9公分,背部為深褐色或紅褐色,並且有金黃色的不規則花紋,不會斷尾。皮膚具有黏液,需要保持濕潤以幫助呼吸。主要分佈於雪山山脈與中央山脈北部,大甲溪、大安溪與大肚溪上游。

珠光鳳蝶 蘭嶼特有亞種(雌)。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珠光鳳蝶 蘭嶼特有亞種(雌)。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珠光鳳蝶 蘭嶼特有亞種(雌) Troides magellanus sonani

台灣紅皮書評估:評估中

為大型鳳蝶,翅膀底色為黑色,雄蝶後翅具有一大片半透明金黃色斑塊,會隨著光線角度顯示不同顏色的螢光;雌蝶則體型略大,黃色斑塊不具有螢光。分佈於蘭嶼海拔200公尺以下闊葉林區。

台灣穿山甲。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台灣穿山甲。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台灣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

台灣紅皮書評估:易危(VU)

體長約40~60公分,體重約3~6公斤,渾身佈滿灰褐色鱗片。以螞蟻與白蟻為主要食物,經常挖掘洞穴以尋找食物或居住。主要活動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地區,棲地多樣,林地、草地、農墾地皆能見其蹤影。

豎琴蛙。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豎琴蛙。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豎琴蛙 Nidirana okinavana

台灣紅皮書評估:極危(CR)

體長約4~5公分,體型肥碩。背部是灰褐色或深褐色,有一條明顯淺色中線。生存棲地需有鬆軟的泥土,但又不能離水域過遠,條件相當嚴苛。目前僅分佈於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與蓮華池等地。

台灣黑熊。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台灣黑熊。圖取自科學人雜誌,繪師/孫正涵

台灣黑熊 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

台灣紅皮書評估:瀕危(EN)

台灣黑熊是台灣陸域上最大的食肉目動物,體長約為120~190公分,肩高約60~70公分,體重可達200公斤。胸口有V字形白色短毛。活動範圍廣泛,主要分佈於中央山脈地區。

保育無國界,瀕危分等級

滅絕:extinct, EX

野外滅絕:extinct in the wild, EW

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CR

瀕危:endangered, EN

易危:vulnerable, VU

接近受脅:near threatened, NT

暫無危機:least concern, LC

(本文出自2024.04.01《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保育類野生動物 台灣黑熊 復育 生態保育 石虎 科學人雜誌 穿山甲

延伸閱讀

瀕危物種「豎琴蛙」2年復育有成 台北動物園明亮相

保育類動物台灣穿山甲現蹤清大 校園內發現挖掘洞穴

編纂校園生態導覽手冊...清大發現穿山甲洞穴 確認棲息校園

波札那總統威脅德國:這麼喜歡大象 送2萬頭給你們

相關新聞

宋怡慧/驚蟄春雷響!一窺古人被貶的暗黑心境 「聞雷」迎生命覺醒時刻

在老祖宗的智慧中,驚蟄的雷聲被視為上天賜予的祥瑞。有句意味深長的諺語:「驚蟄聞雷,米似泥」

日本童書作家村上詩子:書的世界讓我看到光 知道人生不會一直處於低谷

第一次見到村上詩子,可能會被她爽朗的笑容吸引,但原來,小時候的她有一段慘澹的經歷,過得很坎坷,到了成年離開家後,才開始練習怎麼笑。現在的她,臉上總是堆滿笑容,她說:「我童年的時候已經經歷了那麼多的不幸,所以我現在只想開心地過每一天。」

作家Choyce:我想為孩子創造、守護年味 無論住在哪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

從小在台南土生土長,長大後當了恆春媳婦,如今陪著一雙兒女赴美求學、落腳加州,Choyce說,無論在哪兒,都要好好過年,「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年味。

宋怡慧/小寒已至…冷氣團讓你濕冷難耐? 看古人寒冬中綻放傲骨神采

在二十四節氣的更迭中,小寒猶如一位無聲的離人騷客,為嚴冬譜寫著最動人的篇章。天地間寒意漸次濃烈...

閱讀數學/小學課本常見字排行榜(上)

在學校各個科目中,除了數學,國語也非常重要。中低年級時要多認識生字,才能閱讀、推開知識的大門。

用戶外昆蟲課讓孩子放下3C,勇於自我突破;蚊子老師廖姿雯:「我也在過自己想要的童年!」

從事昆蟲教學引導10餘年的「蚊子老師」廖姿雯說:「其實大自然很好玩,現在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在大自然裡面玩,我會試著推他們一把,幫孩子打開思路之後,甚至有很多遊戲是他們教我玩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