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寫作教室/審題三步驟助你「切合題旨」——以110年會考寫作為例

寫作的第一步驟為何?是引人入勝的開頭?縝密的文章架構?還是蕩氣迴腸的結尾?和所有科目的試卷一樣,解題前看清題目才最要緊,也就是所謂「審題」。
審題的「審」字,意指推究、深析,這代表著不能囫圇吞棗的隨意瀏覽,而是要字斟句酌的分析。
以2024年4月8日出刊的好讀周報第三版〈大震之後〉為例,我們可試用以下步驟:
①逐字拆解、找出關鍵字:「大震之後」四字,「震」可代表地震或某種變動,加上前綴的「大」字,這個「震」的規模必不可小覷。而「之後」二字,給時間上的限制。
②思考隱藏的限制:若把大部分的敘事重點擺在大震前的溫馨祥和,又或者地震間的天搖地動,都可能有離題之嫌。
③確定主、賓語:若題目未明確指示,就要交給筆者定義:「誰」面臨了大震之後,呈現什麼情狀?它可以是大地、建築、居民,甚至可以是政府……。
做完三步驟後,從文章內容我們可印證:4月3日發生的7.2強震符合「大震」的條件;文章第3到6段敘述的是大震「之後」各地災情,以及地方政府的應對,以上種種皆切合題旨。
接著我們來看110年度的會考題「未成功的物品展覽會」,並按第三段提到的三步驟來審題:
①首先定義「未成功」,它可以代表失敗,也可能代表尚未成功,找到了未成功的經驗後,別忘了它必須要是件能被「展覽」的「物品」。
②文情並茂地描繪一個未成功的經驗時,若沒有實際的物品展出就無法切合題意。除了文章標題外,題目也明示了展品的數量為一項。
③可以得知題目指定敘事對象為「你」。
藉著審題,我們能了解到出題者想考驗的是──我們能從未成功的生活經驗中得到什麼樣的體悟,以及使用「實」寫「虛」的技巧。
若沒有精準審題,依循題旨並遵守其中限制,再好的文章內容都可能因偏離題意,成為一紙空文。下回別急著下筆,仔細觀察題目中的線索,平時也可藉由好讀周報的文章標題來培養自己的審題能力與速度喔!(〈大震之後〉文章詳可見聯合學苑官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