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小學堂/每年1500次 日本為何地震頻繁
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在元旦發生規模七點六強震,最大震度七級,有日本學者推測是當地活斷層帶連動所引發,推估這類強震在該地約每隔三千年到四千年發生一次。華盛頓郵報報導,每年日本皆會遭逢約一五○○起有感地震,每五分鐘就記錄到一次某種地震活動。專家指出,這是因為日本位處板塊交界且地處太平洋火環帶,造成地震頻傳。
一成八地震 在日本及周邊
報導指出,日本為全球地震最頻繁的國家之一,也是海嘯相關研究發源地,海嘯的英文「tsunami」即借用自日語詞彙「津波」(字面意思是「港口的波浪」)。近年,日本震災不時登上國際媒體版面,二○一一年的三一一強震尤受矚目,規模達九點○,還引發海嘯、福島核電廠爐心熔毀等多重災害,引發一九八六年車諾比事故以來最嚴重核災。
頻繁地震的日本,位處四個主要板塊的交界:歐亞大陸板塊、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和北美洲板塊。美國波特蘭大學和亞利桑那大學的地球物理學榮譽教授巴特勒(Robert Butler)說,一個地方地處愈多板塊交界,就愈常有板塊的交互活動,於板塊上發生地震。
日本茨城縣國際地震工學中心(IISEE)地震學家北佐枝子說,由於地質活動活躍,全球有約一成八的地震發生在日本和其周邊。
對於日本和其他位於「太平洋火環帶」的國家,地震是家常便飯;該環帶為環繞太平洋的馬蹄形地區,從澳洲東方向北延伸到俄羅斯東方,再沿著北美洲西岸接續到南美洲智利西岸。這個地帶有超過四百處活躍火山,也是地震、海嘯和火山活動的熱點區。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和國際海嘯情報中心(ITIC)資料,全球約八成的大型地震和海嘯是在該環帶發生。至於台灣、菲律賓,也位處三個主要板塊的交界,同為地震好發國家。
150公里斷層 能登強震源頭
元旦的能登半島震災發生在日本西側的日本海沿岸。雖然日本大多數強震和海嘯發生於東邊的太平洋一側,但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地震學家蓋勒(Robert Geller)說,近幾十年間日本海測也曾有若干強震,一九八三年、一九九三年皆有強震源自日本海下方。
根據「Nature」期刊網站文章,日本金澤大學地震學家平松良浩說,日本多數強震源自東岸外海太平洋板塊隱沒至另一板塊,三一一地震即是一例。不過西岸的石川縣也常有地震,自從二○二○年已發生逾五百起。去年五月,USGS曾在能登地區測得規模六點三的地震,當時造成數十棟建築損壞。
澳洲墨爾本的地震學研究中心地震學家帕斯卡爾(Adam Pascale)說,石川縣諸多地震並非沿著板塊邊緣發生,而是板塊內的斷層引發;板塊彼此推擠時,斷層會承受壓力,而壓力在板塊內部逐漸蓄積下,就會發生滑走。
東京大學地震學家加藤愛太郎說,元旦的七點六強震可能源自能登半島下方一條一五○公里長的大斷層,來源區域非常廣;該斷層屬於「逆斷層」,即上盤岩層沿著斷層面相對下盤岩層逆勢上移,但他懷疑板塊內多個斷層破裂可能是餘震成因。
西岸日本海側 活斷層密集
華郵引述東京工業大學地球科學教授中島淳一指出,有跡象顯示能登強震震央深處有液體上湧,可能造成破裂而釀災。平松良浩指出,若干研究顯示地殼深處的液體也可能驅動石川縣地震;隨著液體在地殼上湧,可能使斷層區更脆弱而導致滑動,並在主震後引發一連串餘震。
日本讀賣新聞亦引述專精地震學的日本東北大學教授遠田晉次推測,可能是能登半島北側活斷層帶發生連動,導致強震。
元旦強震已知引發大規模地殼變動,使能登半島局部地表隆起約四公尺。遠田推估,鑒於該地區地表隆起速度約是每年平均一毫米,這類強震約每三千年到四千年一度。
遠田也表示,日本海側活斷層密集,必須進行長期評估及強烈震動評估;另外,該地震可能影響能登半島西南部的活斷層,增加其他地震的發生機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