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農地黑『膜』法:焚燒、掩埋與棄置 廢塑膠亂象直擊

五角大廈公布一批最新合約 雷神支援台灣F-16延壽案

台股開盤下挫128點後兩萬點得而復失 台積電跌13元開770元

閱讀數學/哪項基礎能力「目前」最不受到AI的影響 (上)

哪項基礎能力「目前」最不受到AI的影響?ChatGPT示意圖。圖/路透
哪項基礎能力「目前」最不受到AI的影響?ChatGPT示意圖。圖/路透

前幾天有一則新聞「教育衝擊1/ChatGPT成文科生末日?專家點名這個科系才最危險」,內文提及那些職業會被AI取代,首當其衝的就是「數學家」,資料來源是OpenAI。

報導說得沒錯,但也可以說得更清楚一些。研究報告” GPTs are GPTs: An Early Look at the Labor Market Impact Potential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中,將GPT對各職業的影響分成「直接」與「間接」兩種類型:

直接影響:光是直接使用GPT,就可減少工作所需時間至少50%

間接影響:直接用GPT無法減低工時50%,但如果使用如基於GPT所開發的軟體等,能降低工作所需時間至少50%。

之後,研究將直接影響與間接影響進行加權分析,再分成3類:

α:只考慮直接影響

β:直接影響+0.5×間接影響

𝜁:直接影響+間接影響

換句話說,可以看成從α到γ,就是從考慮單純只用GPT的影響,到擴大解讀所有相關軟體都算進去的影響。講完定義後來講分析結果。的確,在分析中(註),不管是α、β、𝜁類中,數學家都是100%受到影響。但新聞表格裡的各種職業,卻是有從α、β、𝜁各種前提下各自抓出來,直接湊在一起的結果,這是不正確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廣義的𝜁分析下,有86種職業被判定100%受到影響。而資料庫裡的總共有1016種職業。換句話說,有高達8.5%的職業將全面受到GPT的(直接與間接)影響。 ​ 

 

▩ 什麼能力最重要?

不過,「數學家」這個職業100%受到影響,跟「數學」這項技能被GPT取代,這不是同一件事。因為數學家不是只有算數學,數學這項基礎能力也不僅限於數學家需要。

報告同時探討「基礎能力」與GPT的關聯性。基礎能力包括如口語表達、寫作、主動學習、批判性思考、數學、寫程式等。研究先拆解各項職業所需要的基礎能力,再利用方才各職業受到GPT的影響,進而分析各項基礎能力與受到影響的相關性。

(未完待續)

AI ChatGPT 科系

相關新聞

生在學霸世家 媽媽還是史丹佛教授 卻不愛讀書只想當明星》演員蜜兒:謝謝媽媽挺我追夢

在史丹佛任教多年,郭岱君直言,她看過太多「不快樂的學霸」了,即便女兒不擅長讀書,她也試著放下期待,並在學習放手的過程中發現:讓孩子長成自己的模樣,才是真正愛孩子。

北一女市長獎、柏克萊跳級畢業,學霸工程師Kelly:掌握4訣竅,考高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北一女數資班、柏克萊資工系、灣區軟體工程師、新銳網紅YouTuber…「確實常被人家說,我是人生勝利組,不過,我從小就超級認真的,很自律,會給自己目標,然後一直前進。」Kelly Tsai說。

大學重考、端盤洗碗 他從「魯蛇」變大學教授:若孩子找不到學習動機和目標 就讓他去做這些事

中原大學教育所副教授簡志峰念國、高中時,在班上的成績倒數、大學重考、研究所考了10間,全部名落孫山。大學畢業後去美國做餐飲,直到26歲才找到學習的動機,下定決心重拾書本。

赴美陪讀變身名廚、還學中醫 她:媽媽努力跳脫舒適圈 就是最好的身教

在婚前,Choyce是百萬年薪的業務;當媽媽後,她帶著一雙兒女玩遍世界,成了知名部落客;孩子大了,她赴美陪讀,自己也進廚藝學校拿學位,還到四季酒店當廚師;如今,她正在攻讀中醫碩士。「永保動能、放膽追夢」是Choyce的人生哲學,也是她希望教會孩子的。

全職育兒16年重返職場 她53歲奪金鐘獎60歲開咖啡館: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 我的人生也是

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媽媽的人生也是。劉玉嬌曾全職育兒十多年,在小兒子十歲時,重新找自己。她做廣播做到得金鐘、打桌球打到變教練,還在60歲時考上杯測師、開了咖啡館,「人生只有一次,想做什麼,就去吧!」

當了醫生卻脫下白袍追夢》作家楊斯棓:孝順 不代表要將父母的期待照單全收

出身醫生世家,又是長子,楊斯棓從小就被期待繼承父親衣缽,當上醫生後,卻毅然離開診間追夢,「我不想因為孝順,就過著『複製貼上』的日子,我想過我的版本的人生,重新定義『孝順』這兩個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