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撈百萬善款、身背3條通緝 「惡狼慈善家」陳在斌被發現陳屍車內

教師節拚一把!威力彩頭獎27連摃 頭獎上看9億元

學生提問「進口蛋廠商牟利」 賴清德表態:農業部須坦然面對

閱讀數學/哪項基礎能力「目前」最不受到AI的影響 (上)

哪項基礎能力「目前」最不受到AI的影響?ChatGPT示意圖。圖/路透
哪項基礎能力「目前」最不受到AI的影響?ChatGPT示意圖。圖/路透

前幾天有一則新聞「教育衝擊1/ChatGPT成文科生末日?專家點名這個科系才最危險」,內文提及那些職業會被AI取代,首當其衝的就是「數學家」,資料來源是OpenAI。

報導說得沒錯,但也可以說得更清楚一些。研究報告” GPTs are GPTs: An Early Look at the Labor Market Impact Potential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中,將GPT對各職業的影響分成「直接」與「間接」兩種類型:

直接影響:光是直接使用GPT,就可減少工作所需時間至少50%

間接影響:直接用GPT無法減低工時50%,但如果使用如基於GPT所開發的軟體等,能降低工作所需時間至少50%。

之後,研究將直接影響與間接影響進行加權分析,再分成3類:

α:只考慮直接影響

β:直接影響+0.5×間接影響

𝜁:直接影響+間接影響

換句話說,可以看成從α到γ,就是從考慮單純只用GPT的影響,到擴大解讀所有相關軟體都算進去的影響。講完定義後來講分析結果。的確,在分析中(註),不管是α、β、𝜁類中,數學家都是100%受到影響。但新聞表格裡的各種職業,卻是有從α、β、𝜁各種前提下各自抓出來,直接湊在一起的結果,這是不正確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廣義的𝜁分析下,有86種職業被判定100%受到影響。而資料庫裡的總共有1016種職業。換句話說,有高達8.5%的職業將全面受到GPT的(直接與間接)影響。 ​ 

 

▩ 什麼能力最重要?

不過,「數學家」這個職業100%受到影響,跟「數學」這項技能被GPT取代,這不是同一件事。因為數學家不是只有算數學,數學這項基礎能力也不僅限於數學家需要。

報告同時探討「基礎能力」與GPT的關聯性。基礎能力包括如口語表達、寫作、主動學習、批判性思考、數學、寫程式等。研究先拆解各項職業所需要的基礎能力,再利用方才各職業受到GPT的影響,進而分析各項基礎能力與受到影響的相關性。

(未完待續)

【文教熱話題】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ChatGPT AI 科系

相關新聞

閱讀數學/你知道「鞥」這個字怎麼唸嗎?

沒看過豬走路也吃過豬肉,大家應該都親手打出這個字過,它的讀音其實是「ㄥ‾」。我們在連按刪除鍵時,超容易不小心就按到隔壁的「ㄥ」...

書寫全靠AI?高中師實測ChatGPT驚豔 學生養成「核心價值」不怕被淘汰

當ChatGPT掀起AI熱潮,很多人擔心文字或藝術創作者會在AI革命後被淘汰,而這波AI浪潮帶給創作者的...

閱讀數學/很多猴子勝過莎士比亞?

112國中教育會考剛剛落幕,作文考科的題目同時引起國文科和數學科的關注,因為學生必須根據一張「統計圖表」來完成一篇文章...

閱讀數學/你好,請問你幾歲?

前陣子熱播的韓劇「今生也請多指教」描述女主角擁有前世記憶,在今生用全新的身分與前世親友碰面的故事...

眼見不一定是真相?師從自身談「白飯之亂」 轉念思考決定成敗

如果光顧一家餐館,結果你發現,它提供的服務或是菜色的料理不符合你的預期期待,你可能會怎麼做呢?

閱讀數學/理解對數學的價值

幾年下來,摩斯雖然做了很多事情,不只摩斯密碼,電報的設備等等也有一些嶄新突破,他甚至在1838年1月就做了一個展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