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速成班》談學習/律師虎媽「駭人洗腦」反成小孩枷鎖 她這樣讀書一逃升學夢魘

▌延伸推薦:
善才的母親,是不折不扣的控制狂虎媽,李善才哥哥因而變成繭居族,而善才則是不斷活在被洗腦的世界,「你未來就是得要當醫生」。這是多麼駭人的人生控制。最後甚至還利益交換似將考試題目當作練習卷給兒子複習,企圖讓他能為校內第一。
媽媽罔顧考試的公平正義,為了兒子考高分,做出違背自己律師身分的事情來。這不只是直升機父母的作為了,甚至讓她升級為「割草機父母」,他們沒有等待小孩求救,自行臆測孩子的需求,企圖幫他們掃除一切可能的障礙,讓孩子更順遂邁向成功之路,這樣的作法反而讓善才無法度過內心價值的門檻,加上喜歡的「南海伊」因為這個事件出了車禍,躺在醫院昏迷不醒,讓善才差點想從學校高樓一躍而下。
這種不准小孩有自主思考的判斷,只要小孩服從父母權威的做法,就是把孩子當作滿足自己私慾的工具,忽略孩子想靠自身努力找到知識的潛力,父母想讓自己和小孩靠學歷往上攀躍,卻讓孩子陷入更大的生命風暴。
劇中,我最喜歡女主南行善說的:「每次做錯事,都會讓你離答案更近一點。」一位辛苦認分的母親,撫養被姐姐遺棄的女兒,並照顧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弟弟南才友,放棄國手夢想,扛起一家的重擔,憑藉對家人之愛如此簡單的信念,讓她有機會遇見性格高冷驕傲的「一兆韓元的男人」崔直說。把姪女南海伊當成女兒的她,給與南伊的是純粹的愛,只想孩子活的閃亮亮的,但不免俗地,她也在媽媽注重成績的迴圈中,陷入某一種執念,進而成為眾媽媽們的眼中釘。
一群陷入集體錯覺的家長,盲目跟風找名師,黨同伐異的排斥南海伊,並把她從全科班擠掉,媽媽們自以為的「從眾心態」無限擴展,害人也傷己。同時,她也從中反思自己的錯誤,希望孩子不要自己的偏執蒙受其害。
因而,全劇中你會發現南海伊如學習場域的出水芙蓉,不沾染功利主義的塵灰,知道為何要讀書的她,不只靠著自學能獨樹一格地考高分,學習對她而言,既是快樂充滿挑戰的事,她雖為自己的未來擔心,卻從未陷入分數的漩渦裡,甚至會主動教同學解題,關心同學的生活,是極度溫暖的中學生。當她拚盡全力、用盡心力,就為了達到自己設定的學習目標,而非是父母期望下的魁儡。
認真檢視崔直說的課堂為何會一位難求?是因為他能化繁為簡,把教學內容濃縮精簡成考試大補丸、高度考試導向(examination oriented),讓學生刻意練習應試策略、答題技巧,滿足學生對高分的追求慾,我們從《浪漫速成班》可看出男主不只有團隊進行教材編撰,擴大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外,他也能關照學生的學習需求,包含評改溝通等。加上神才做得到的「精準猜題」,讓簡單的「補充學習」服務,成為家長與學生更是趨之若鶩的學習場域,開始瘋追名師課堂,而且劃位一定要劃到第一排。
但崔直說不只滿足做一位成績上的名師,他擴大補教名師的格局,他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位置:「我希望你們能和我一樣有熱忱,我是真心希望你們能成功,我希望你們能和我一樣對這堂課感到迫切和熾熱,我希望你們能像我一樣心急如焚。」他呈現一位師者的諄諄之情,還有對教學工作的「熱情」和「衝勁」。
崔直說給予的不只是進擊的學習,還有對學生打從心裡的珍視與關懷。一如雅斯佩斯曾如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補習名師崔直說用熱情善良激勵學生的學習欲,才是他成為孩子們信任也喜歡的原因吧,而非停留在技術解題的層次!
類比劇中的NG父母,不只錯植孩子的學習觀念,使其思想陷入僵化,知識累積再多也無法靈活地變通或是活用。南韓家長對於補習教育的狂熱,對比學生面對的升學壓力居高不下的自殺率,這麼沉重的警訊,難到不能讓家長好好反思自己給的是愛、還是傷害。
戲劇的結局是快樂的結局,大家都從升學的泥淖脫身了,每個人也都回歸正常的日常學習,但現實人生真可以如此輕鬆又簡單嗎?戲劇落幕了,更多的自省的是──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家長或是師者願以愛與智慧讓孩子了解知識的真諦,無論是否在升學的旅程中出類拔萃,我們至少讓他們更相信教育,更接近學習的真實世界。
最後以卡里.紀伯倫(Kahlil Gibran)<孩子On Children>相互勉勵: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