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小學堂/脫歐快3年 英人生活變好了嗎

一轉眼,英國脫離歐盟就要滿三年了。這三年來,英國民眾過得好嗎?產業真的在「財政與經濟上更自由」了嗎?是否達到政治人物宣稱的拿回國家自主權呢?
英歐貿易 不確定性持續增加
遺憾的是,據英國各行各業反映的現況,還有國際及各貿易組織的數據,英國的經濟實在不能說好,甚至是七大工業國(G7)中唯一沒回復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的國家。
英國前首相強生曾信誓旦旦保證,脫歐能讓英國企業和歐盟做更多生意,讓英國和世界各國簽定貿易協議,不但持續無縫接軌歐盟市場,還能將商業觸角伸得更遠。
但事實上,脫歐談判的冗長過程,加上英國政府的態度反覆,讓英歐貿易的不確定性持續增加,也影響歐盟對英國的投資意願。即使英歐自貿協定已生效近兩年,去年第三季的投資與疫情前相比仍少了百分之八。
脫離歐盟 多出一堆貿易關卡
英歐自貿協定雖然消除大多數貨物的關稅,但是因為英國已不再是歐盟成員,必須設立如同「國家對國家」的進出口貿易規定與關卡,進行必須的申報、查驗等工作,因此多了邊境管制、海關查驗、進口稅、衛生檢查等程序。
在肯特郡種植馬鈴薯的一名農人說,脫歐之前,他把一卡車馬鈴薯運到法國巴黎和運到倫敦一樣容易,但現在沒這麼方便了。
中小企業 流失原本歐盟市場
倫敦經濟學院研究人員估計,在脫歐生效的頭一年,英國輸往歐盟的產品少了三成,推論可能是因為英國中小企業流失了原本在歐盟的小型市場。
更糟的是,今年全球皆面臨通膨壓力,英國也是。加上前首相特拉斯一度打算實施減稅政策,打擊國債市場和英鎊匯率,英鎊匯價一度暴跌至歷史新低,代價就是出口市場缺乏成長,進口成本卻更高了。
運貨時間 昔日兩天如今三周
為兒童設計的珠寶品牌「小星星」正是脫歐後遭遇營運危機的中小企業縮影。沃克(Rob Walker)和妻子創立公司,產品在荷蘭很受歡迎,打算擴展至法國及德國。結果脫歐生效後,二至三成的荷蘭顧客沒辦法備齊所有官方要求的進口文件,導致生意大受影響。
沃克說,原本只需要兩天就能把產品送到客人手上,現在卻要花三周,通過層層稅務與海關,新增加的進口稅及營業稅也被迫轉嫁到產品價格,導致他們的商品失去競爭力。
脫歐之後,英國企業感受到的不是貿易自由,卻是更多的進出口限制,獲得投資的機會變少,以及基層勞力嚴重短缺等問題。
77%商家 認為脫歐無助生意
英國商會去年十二月對超過一千一百間商家的調查顯示,七成七的受訪商家說,脫歐對於他的生意毫無幫助。超過半數的受訪商家還說,要搞懂複雜的新規定真的很棘手。
脫歐到現在快三年了,除了歐盟,英國真正完成自貿協定談判簽署的國家只有澳洲和紐西蘭。根據英國政府的估計,紐澳協定的貿易額對英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幫助,長期下來分別只有百分之零點三和零點一。英國預算責任局更估計,與留歐相比,脫歐在未來十五年恐影響英國出口規模萎縮百分之四。
經營建材生意的英國老闆希特萊說:「脫歐是產業界有史以來遇到的最大官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