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高爾夫銅牌得主潘政琮 獲頒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台灣首位在奧運高爾夫項目奪牌的旅美好手潘政琮今獲頒清華大學榮譽客座教授,並主持在清大的第一場講座,除分享他投入高球運動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與比賽經驗,也現場講解與示範推桿動作,並指導清大運動科學系學生。
潘政琮5歲開始學高爾夫球,11歲在菲律賓拿下首座國際賽冠軍,就讀美國華盛頓大學期間榮登世界業餘排名第一。為台灣貢獻4面亞運獎牌,包括2006年杜哈亞運榮登史上年紀最輕的高爾夫個人銀牌得主,並獲團體銅牌;2014年仁川亞運勇奪個人、團體雙面金牌。轉為職業選手後,榮獲2019年美國傳承盃高球賽冠軍,成為32年來第一位在美國巡迴賽奪冠的台灣選手。
潘政琮今從清大校長高為元手中接下教授聘書,成為繼美國職棒選手陳偉殷之後,清華竹師教育學院運動科學系禮聘的第二位榮譽客座教授。潘政琮允諾未來每年球季結束回國時,都將到清大舉辦講座,並協助赴美比賽的清大選手設計客製化課程。
潘政琮說,他希望將國外的學生運動員觀念帶進國內,台灣有些運動員是不用去學校的,但在美國如果在校學業成績未達一定標準,甚至無法出賽,優秀運動員要有學習力、思考力、判斷力,教育是這一切的基礎。
現場有觀眾問潘政琮如何培養抗壓力?他說,並沒有一套訓練抗壓力的方法,之所以能扛得下壓力,可能是因他15歲就到美國,從一句英文都不會講,不斷突破自己的舒適圈,「是這些歷練成就了他的抗壓力。」
清大副校長呂平江也是高爾夫球校隊的領隊,呂說,潘政琮雖然長年在美國比賽,但與妻子林盈君一直很關心國內高爾夫球發展;為培育台灣新一代的高球小將,還成立了潘政琮基金會,為台灣選手舉辦訓練營與青少年比賽、提供獎學金。清大運科系大二生安禾佑之前到美國打女子職業高爾夫球巡迴賽時,就曾得到潘政琮夫婦的指導與照顧。
清大指出,學校高爾夫球隊目前共有10位學生,其中3位為職業選手,包括運科系大二生安禾佑、運科系大四生劉少允及運科所碩二生陳思涵。安禾佑曾連續拿下中國信託女子公開賽和綠林慈善盃兩座冠軍;劉少允曾獲南寳傳承賽業餘女子A組冠軍;陳思涵曾獲南寳傳承賽職業組第二名。
清大高球隊長陳葶伃今接受潘政琮一對一的推桿指導。她說,潘的指導讓她的肩膀更自然擺動,畫出一道圓弧,她細細體會,果然推得更流暢。
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分為運動競技、運動科學兩組。運動競技組包括高爾夫、籃球、排球、桌球、羽球、田徑、游泳、射箭、拳擊,以及今年新加入的足球等10個項目;運動科學組則跨領域結合AI人工智慧、人因工程、神經科學、材料研發等,培育運動科學研究人才。
清華大學運科系主任劉先翔表示,現代運動員的訓練不再僅仰賴教練的經驗傳授,更要透過科學化的分析如細部肌群協調來提升表現;以高爾夫球競技為例,還可透過球桿的材料創新、軟體度調整、力學設計,為選手客製化更能提升表現的球桿。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