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閱讀數學/古代度量衡

今天就來針對中國度量衡中的「度」做一番探討分析!秦朝統一天下後,中國有了相同的長度規制,從此以後大家測量出的長度都一模一樣了……嗎?當然是不可能!中國五千年歷史這麼長,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魏晉南北朝開始,長度規制又發生了混亂。仔細觀察,你可能會發現,平平都是「一尺」,對應的長度為什麼愈來愈長?背後的原因尚未有個定論,以下我們介紹常見的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製造度量衡的技術變好了」。
隨著原料跟技術的改革,測量工具愈來愈容易製作,所以人們開始製造較長的測量工具。例如最早出土的象牙尺,由於原料稀有、長度有限,所製造出的象牙尺只有15.8公分。後來改用木材製作木尺,就能做得更長。第二種說法是: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產出量愈來愈多,交易的量與次數也愈來愈頻繁。因此同樣的,愈來愈常測量,且每次測量的長度愈來愈大,於是1尺的長度愈漸增加。
最後介紹的第三種說法則帶點陰謀論:政治需要。度量衡改制通常是政府的決策,將度量衡變大,可以視為間接增加稅收的方法。比方說,同樣繳交10尺布匹,秦朝百姓要拿出231公分,但清朝人民要繳交的數量卻一口氣增加到320公分。比起直接說「多交一點稅」,增大度量衡比較容易被接受。這有點像是洋芋片漲價不容易,不如就弄小包一點的概念。
如果很難叫百姓多繳稅,那不如就修改單位。乍看之下好像很容易被識破,但考量到古代的教育水平,人民對單位換算的反應,或許還真的是一個方法。所以說,培養數感果然很重要吧!
本篇文章與數感實驗室鄭淑文共同完成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