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俄烏戰爭與中東情勢 能促中國外交走出新活路?

漂流5天…從北方澳到朝陽漁港! 蘇澳老船長遺體尋獲

怎麼在手機上快速「切換簡體字」?內行人狂推這程式 1秒化繁為簡

童年被否定、長大羞辱人...有「羞辱創傷」卻不自覺?「自我悲憫」才能讓自己前進

作家周慕姿新作《羞辱創傷》。示意圖/ingimage
作家周慕姿新作《羞辱創傷》。示意圖/ingimage

在韓劇《少年法庭》中有一段話,直擊我心。

「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們,在受害之後就不會再長大了,即使過了十年、二十年,那也只是時間流逝而已,而他們會被獨自拘禁在過去的日子裡……」

認識「羞辱創傷」 和PTSD有何不同?

(本文出自《羞辱創傷》,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文出自《羞辱創傷》,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羞辱創傷」是我觀察到台灣與華人社會的一種常見現象,存在於文化當中,影響我們極為深遠。而本書所定義的「羞辱創傷」,基本來說就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其中一種樣貌。

所謂的「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與常聽到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有其類似與不同之處。最大的不同為,造成PTSD的創傷多半較為單一,例如巨大災難或意外,為單一次的創傷事件;而CPTSD為一連串的創傷事件所造成,時間更為長期、具有持續性。

本書所指的「羞辱」,是使用一些手段,貶低、壓抑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或自我價值,乃至影響到對方的自尊、對自我的看法,因而使對方感受到羞恥,覺得自己很糟糕。

而「羞辱創傷」,就是在這些羞辱中被傷害、所累積的創傷經驗。羞辱創傷者都有多次被羞辱的經驗,因而造成我們心理、生理的影響,甚至引發身心症、各種生活適應不良或僵化的防衛機轉與生存策略,影響我們與他人的關係。

也就是說,「羞辱創傷」這類的羞辱,多半具有連續性,可能有一次讓我們印象很深刻的經驗,但在生活的其他時間裡,這些「羞辱」,隱微或直接地出現在生活中、在互動的經驗裡。

「羞辱施行者」也是創傷受害者? 羞辱有何目的性?

作家周慕姿新作《羞辱創傷》。示意圖/ingimage
作家周慕姿新作《羞辱創傷》。示意圖/ingimage

另方面,在我的實務經驗中發現,這類「羞辱」大多是「有目的性」的。也就是說,施行「羞辱」,可以讓施行者達到某些目的。因此,常看到權力位階高的人用在權力位階低的人,或是在人際關係中,以貶低、壓抑對方的方式勾起對方的「自我感覺不良」的羞愧感,藉此達到自己的目的,讓對方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做,從而控制對方、讓施行者獲得控制感。

也就是說,「羞辱」的確是一種「攻擊」,時常用在「展現權力」、「控制他人」,甚至是讓施行者「自我感覺良好」,可以藉由羞辱他人,感受到自己是有力量、可控制他人,甚至可以擺脫自己的羞愧感與得到成就感。

可以讓施行者覺得:「我是比你好的,你是差的」。

那種施行的快感與殘忍,是存在於施行者心裡的。這個快感,卻也是用以撫平施行者內心突然升起的「羞愧感」或「自我感覺不良」的心情。

「自我悲憫」,讓自己能夠前進

我見過許多個案對自己極為殘忍。在描述創傷記憶時,會很殘忍地對自己說:「你活該,你就是沒人愛,活該會這麼被對待!」

當我們沒有機會去重新觀看這段創傷時,我們會用當初傷害我們的人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看待這些創傷記憶。我們會不小心內化了對方對待我們的方式、說的語言,而變成了自我鞭笞的動力。

要從這些傷口復原,需要練習重新探究自己的創傷記憶,並且拿回自己被別人剝奪,甚至自己封印住的那些感受與情緒,讓自己的心可以找回來。

接下來,深吸口氣,我們一起走這段療癒的路程。

路途中,不忘拍拍自己,對自己說:「你真的很勇敢,我陪著你。」

我曾經遭遇什麼? 五大療癒法不妨試試

作家周慕姿新作《羞辱創傷》。示意圖/ingimage
作家周慕姿新作《羞辱創傷》。示意圖/ingimage

知道自己遭遇的是痛苦的、不公平的事,對我們的復原之路是重要的。

我們需要去看那些過去的經驗。哪些是我們的真實,讓屬於我們的感受、想法等能夠恢復,了解到自己遭受什麼不合理的對待,並且理解那些恐懼如何影響我們。

開始第一步時,我想請你找一個讓你覺得舒適、安全、安靜的空間,你可以放置會讓你舒服的抱枕,或是在書寫時,手邊放著可以安慰你的東西。一個小玩偶、小擺飾、紓壓球、香氛精油、音樂等都可以。

當你覺得這個書寫或是回憶過程讓你覺得有些壓力,就可以觸摸、嗅聞、聆聽、觀看這些可以帶給你安全的物品,提醒自己可以慢慢放鬆,安撫你的身心。

當你開始覺得安全、舒適後,你可以拿出你的日記本、筆記本,使用書寫,或是拿出錄音器材,用說的也可以。

接下來,你可以:

(1)選擇一段曾遭過羞辱創傷的記憶,試著回憶,並寫下或說出當時發生什麼事。

(2)問問自己:當時的感受是什麼。

(3)這個經歷讓你對自己或他人產生什麼看法?(可參考負面認同與負面標籤)

(4)這些感受與看法,促使你做了什麼決定。

(5)如果你是一個旁觀者,你會想對這個過去的自己說什麼?

(本文出自《羞辱創傷》,作者:周慕姿)

家庭暴力

相關新聞

北一女市長獎、柏克萊跳級畢業,學霸工程師Kelly:掌握4訣竅,考高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北一女數資班、柏克萊資工系、灣區軟體工程師、新銳網紅YouTuber…「確實常被人家說,我是人生勝利組,不過,我從小就超級認真的,很自律,會給自己目標,然後一直前進。」Kelly Tsai說。

大學重考、端盤洗碗 他從「魯蛇」變大學教授:若孩子找不到學習動機和目標 就讓他去做這些事

中原大學教育所副教授簡志峰念國、高中時,在班上的成績倒數、大學重考、研究所考了10間,全部名落孫山。大學畢業後去美國做餐飲,直到26歲才找到學習的動機,下定決心重拾書本。

赴美陪讀變身名廚、還學中醫 她:媽媽努力跳脫舒適圈 就是最好的身教

在婚前,Choyce是百萬年薪的業務;當媽媽後,她帶著一雙兒女玩遍世界,成了知名部落客;孩子大了,她赴美陪讀,自己也進廚藝學校拿學位,還到四季酒店當廚師;如今,她正在攻讀中醫碩士。「永保動能、放膽追夢」是Choyce的人生哲學,也是她希望教會孩子的。

全職育兒16年重返職場 她53歲奪金鐘獎60歲開咖啡館: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 我的人生也是

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媽媽的人生也是。劉玉嬌曾全職育兒十多年,在小兒子十歲時,重新找自己。她做廣播做到得金鐘、打桌球打到變教練,還在60歲時考上杯測師、開了咖啡館,「人生只有一次,想做什麼,就去吧!」

當了醫生卻脫下白袍追夢》作家楊斯棓:孝順 不代表要將父母的期待照單全收

出身醫生世家,又是長子,楊斯棓從小就被期待繼承父親衣缽,當上醫生後,卻毅然離開診間追夢,「我不想因為孝順,就過著『複製貼上』的日子,我想過我的版本的人生,重新定義『孝順』這兩個字。」

孩子離家出走、不想上學可以嗎?大學老師爸爸許恆嘉:「放手不放養」取決於這些關鍵條件

很多父母都知道,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爸媽要逐漸放手。令父母疑惑的是,何時要放手?如何放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