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整理包/孫燕姿「就在日落以後」演唱會高雄站 場次票價、搶票時間、座位表一次看

明天你放假嗎?51勞動節全解析 是否補班、薪資怎算、銀行開不開一次了解

NBA/金塊穆雷狂飆43分擊沉快艇 季後賽首輪3:2聽牌

探索新聞/「台灣樹王」課文 國小師推動刪除

康軒版四下的社會科收錄賴倍元種樹的課文惹議,也提供社會省思森林復育。圖/截自康軒電子書
康軒版四下的社會科收錄賴倍元種樹的課文惹議,也提供社會省思森林復育。圖/截自康軒電子書

「賴桑」賴倍元耗費大把家財,在大雪山林道種樹造林的故事,蔚為美談,更被收錄在國小社會科課本中。不過,彰化縣國小自然科教師黃鵬霖向教育部陳情,認為賴桑造林的方式與「復育」天然林不同,為避免混淆觀念,建議將該課文刪除;賴倍元與其子賴建忠對此不表示意見。

康軒、翰林出版社皆收錄此篇教材,康軒表示,賴倍元種樹行為值得敬佩,但配合一○八新課綱,九月起新版本將刪除該課文。翰林表示,賴倍元買地種樹無爭議,將構思增加不同面向討論。審查課本的國家教育研究院表示,日後將檢視課本採用相關故事時,盡可能避免爭議。

賴倍元投入種樹卅多年,他在大雪山買下廢棄果園,種植台灣扁柏、牛樟等原生樹種,面積超過一百公頃,林下種植咖啡樹,盼以咖啡營收推動造林,被稱為「台灣樹王」。林務局前年邀他擔任種樹大使,蔡英文總統也到賴桑森林種下牛樟樹苗。

賴桑種樹的故事被收錄在康軒版四下課本「為台灣找回森林」,屬於延伸教材,把原本荒廢的果園、香蕉林,變成生態豐富的森林;翰林版安排在六上教師版,聚焦在賴倍元對種樹的堅持,讓山林恢復原來面貌,稱讚賴是「台灣樹王」。

黃鵬霖是彰化縣芳苑國小自然老師。他在賴桑故事廣傳後,曾去賴倍元臉書留言,希望釐清賴桑種樹屬於經濟造林,而非復育天然林,但是未獲回應。黃鵬霖與教師、生態界友人串連,透過立委張廖萬堅向教育部陳情,推動刪除該篇課文。

黃鵬霖說,肯定賴桑愛護環境的出發點,但種樹的作法與復育天然林不同,卻選入國小社會課本,會混淆復育森林與經濟造林的觀念;賴桑造林偏向經濟樹種,林地雜木被清除得很乾淨,不是在復育天然林;經濟造林有必要,但不能無限擴張。

台灣山林復育協會理事長蔡智豪說,賴桑種樹的行為是好的,但選入國小課本確有爭議,因為課文強調自然森林復育,也就是生態造林。

教育部國教院表示,經審定委員會再次檢視,該課文介紹賴倍元時,未提及復育自然森林、經濟或生態造林的定義以及差異,會檢視日後的課本是否仍採用相關案例,會盡可能避免爭議。

從台灣林帶分布看賴桑爭議 製表╱鄭朝陽
從台灣林帶分布看賴桑爭議 製表╱鄭朝陽

延伸閱讀:樹種單一、缺乏規畫...林試所:民間造林可借鑑日本經驗

教育部

延伸閱讀

樹種單一、缺乏規畫...林試所:民間造林可借鑑日本經驗

世界先進認養改造竹市金山櫻花公園 復育滯洪池螢火蟲

屏東小琉球海域生態病懨懨 縣府啟動復育亡羊補牢

小琉球珊瑚生態衰退 苗圃復育盼恢復生機

相關新聞

念建中科學班到台大醫學系 洪偉哲:科學班教會我最多的事

學習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也沒有捷徑可言,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才可能脫穎而出。進入建中科學班,洪偉哲經歷一場「震撼教育」,世界上比你強的人太多了,深刻感受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從成績倒數到考上北醫牙醫系》余品萱學習逆襲的關鍵: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

余品萱高中時課業幾乎是放棄的狀態,成績倒數。選擇重考的她,以醫學系和牙醫系為目標,不惜重考兩年,因為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並願意為此努力,最終成功考上北醫牙醫系。

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家庭主婦不可怕 怕的是忘記「妳」是誰

知名家常料理食譜作家「林姓主婦」曾為陪伴孩子成長,從職場轉戰全職媽媽。歷經10年的身心靈磨練、前空巢期,和中年危機,在找回自己的路上,她從徬徨到自信,勇敢跨出舒適圈。

IG網紅瑪姬老師:即便做自己 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成為母親之後,辛苦照料家人,但,你照顧自己了嗎? 今年56歲、在Instagram上擁有逾32萬粉絲的「瑪姬老師」,年輕時就意識到,自己不適合當家庭主婦。她用行動證明,即便做自己,也能成為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宋怡慧/驚蟄春雷響!一窺古人被貶的暗黑心境 「聞雷」迎生命覺醒時刻

在老祖宗的智慧中,驚蟄的雷聲被視為上天賜予的祥瑞。有句意味深長的諺語:「驚蟄聞雷,米似泥」

日本童書作家村上詩子:書的世界讓我看到光 知道人生不會一直處於低谷

第一次見到村上詩子,可能會被她爽朗的笑容吸引,但原來,小時候的她有一段慘澹的經歷,過得很坎坷,到了成年離開家後,才開始練習怎麼笑。現在的她,臉上總是堆滿笑容,她說:「我童年的時候已經經歷了那麼多的不幸,所以我現在只想開心地過每一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