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澎湖再傳廟宇竊案 千里眼、順風耳神像寄廟不翼而飛

「臺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即起國圖展出

原民會與國家圖書館合辦的「O ngangan no niyah自己的名字:臺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即日起到2月27日止在國家圖書館展覽室展出。圖/原民會提供
原民會與國家圖書館合辦的「O ngangan no niyah自己的名字:臺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即日起到2月27日止在國家圖書館展覽室展出。圖/原民會提供

原民會與國家圖書館合辦的「O ngangan no niyah自己的名字:臺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今舉行開展記者會,16族群代表上台分享使用傳統名字的心路歷程及文化意義,布農族的乜寇‧索克魯曼回憶,回復傳統名字後,他反而陷入內在認同的風暴,一年後的某天醒來,突然覺得使用傳統名字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猶如點燃一把火,照耀了自身族群認同,也鼓勵族人一起點燃更多火炬。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 Parod表示,原住民族能夠登記回復原住民族傳統名字,得來不易。他指出,原住民族過去四百年來,歷經強賜漢姓、皇民化政策改日本姓氏,以及國民政府強制要求改用漢姓漢名,直到1984年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訴求恢復原有名字,才終於在1995年通過「姓名條例」修正案,2003年漢字音譯傳統姓名與漢人姓名皆可羅馬拼音並列登記。但直至今日,主流社會對原住民族傳統命名的歷史文化仍不瞭解,希望藉由特展讓國人認識原住民族命名文化、創造更友善的國家社會。

屬於中壯世代的乜寇‧索克魯曼分享,當年一退伍,他就到戶政事務所登記回復傳統姓氏,想跟祖先站在同一列,沒想到自己還沒準備好,於是長達一年的時間陷入內在認同的風暴。他說,早年教育與環境讓他充滿自卑,當名字回復,他發現自己再也無從閃躲,甚至一度想要再改成漢名,好在有信仰支撐著他,某天早晨他醒來,突然感到撥雲見日,認為擁有傳統姓氏很自然,本來就該如此。

乜寇‧索克魯曼說,回復傳統名字,就等於是為自己點了一把火,如果他這一輩都沒能做到回復傳統姓氏,下一代就更不會有力量跟動力恢復,因此他想鼓勵族人一起恢復傳統姓氏,點燃更多火炬。

原民會表示,展覽以迷宮為隱喻,包含「歷史的錯置」、「正義的指向」、「曲徑再探索」及「出口的姿態」等4個展區主題,帶領民眾走過外來政權剝奪名字的過程、爭取正名的迂迴,並感受各族群珍貴的傳統命名文化展望前行,特展自1月22日起至2月27日止,在國家圖書館展覽室展出。

「O ngangan no niyah自己的名字:臺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今舉行開展記者會,邀請16族群代表上台分享使用傳統名字的心路歷程及文化意義。圖/原民會提供
「O ngangan no niyah自己的名字:臺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今舉行開展記者會,邀請16族群代表上台分享使用傳統名字的心路歷程及文化意義。圖/原民會提供

原住民 圖書館 羅馬拼音

延伸閱讀

影/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開幕 舒米恩獻唱

《原住民身分法》違憲爭議:沒有原住民的名字,就不是原住民嗎?

沒授權就跳奇美部落「勇士舞」 原民會挨告求償300萬元

「別管誰與魔鬼共舞」 鍾佳濱拋題挑戰莊瑞雄周春米

相關新聞

趁暑假投資自己!從重要性、急迫性歸納4大閱讀清單 念書工作都實用

你會不會有這樣的困擾?明明很想進行閱讀計畫,看到專家列出琳琅滿目的書單之後,依然猶如大海撈針似的,不知該如何下手。然後,又把閱讀的念頭擱著,擱著擱著,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我們的閱讀行動還是無法劍及履及

烏克蘭史緊急再版 作者:天真過度依賴某個國家不可取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三民書局2006年出版的「烏克蘭史」銷售一空、緊急再版。作者王承宗在新版的序中表示,從國際社會視角看,...

疫情助攻、電子書借閱成長2倍 年度讀者最愛這2本書

疫情讓「電子書」成為新的閱讀風潮,國家圖書館今天公布數據,去年全國電子書借閱冊數高達806萬冊,較前年大幅成長122.0...

華語文檢測考題太難? 網友崩潰:難道我不是台灣人

許多人會去考英語檢測來增加工作能力,但如果華語文能力檢測題目看不懂,可能會讓許多台灣人疑惑自己的中文是否「退步了」,日前一名網友表示,他讀完題目後,「懷疑自己不是台灣人,因為完全看不懂題目要表達什麼」。

寫作教室/寫到一半總離題 愈想寫得「正確」竟愈易偏離主軸?

「離題,怎麼辦?」我在收集同學的寫作問題時,不少同學對此感到相當困擾。我認為這個問題的核心,還是和「審題」有很大的關係。

從今年會考題選暑假書單 提升跨領域、圖表判讀、文言文理解力

看到今年國中教育會考國文科的題目,是不是顛覆你過去考試填鴨的印象?同時,它也向考生闡釋讀書的意義在運用閱讀策略,統整所學,從輸出到輸入,或文字、或口說表達,與他者分享,如此一來,知識變現、知識複利的豐碩成果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