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淡水3層樓泡棉工廠陷火海 新北消防57車132人灌救

公民時事題/社維法「罰鍰」兼移送刑事違憲

一、時事掃描:

社維法「罰鍰」兼移送刑事違憲

張姓男子駕車出車禍,員警發現他精神恍惚且吸食笑氣,依社維法將他送桃園地院簡易庭裁罰,再依刑法「不能安全駕駛罪」移送桃園地檢署偵辦。法官認為,社維法第卅八條但書「罰鍰」違反一事不二罰,聲請釋憲大法官會議昨作出釋字第八○八號解釋,認定社維法該條規定構成重複處罰,宣告違憲,即日起失效。

【聯合新聞網2021/9/11】

二、命題趨勢

「憲法與人權保障」一直是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的重要議題,從歷屆試題來看,我國憲法如何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何謂法律保留原則與比例原則,在未修憲的前提下,透過大法官解釋與立法院立法,以彌補憲法保障人權之不足等,均為重要的命題內容。

三、牛刀小試:

張姓男子駕車出車禍,員警發現他精神恍惚且吸食笑氣,依《社會秩序維護法》將他移送桃園地院簡易庭裁罰,再依《刑法》「不能安全駕駛罪」移送桃園地檢署偵辦。法官認為,社維法第38條但書「罰鍰」之規定違反(甲)原則,聲請釋憲。大法官作出釋字第808號解釋,當行為人之同一行為已受刑事法律追訴並經有罪判決確定者,社維法第38條仍處以罰鍰之規定違反(甲)原則,宣告違憲。請問,上文之(甲)原則應為下列何者?

(A)比例原則

(B)法律保留原則

(C)信賴保護原則

(D)一罪不二罰原則

答案:D

解析:大法官認為,法治國有「一罪不二罰」原則,禁止國家就人民的同一犯罪行為重複究責、處罰。重複追究及處罰,原則上雖是指刑事追訴程序和科處刑罰,但若性質、目的和效果等同刑罰之行政裁罰,大法官也認為適用一罪不二罰原則。

四、歷年考古題

某甲因違反《集會遊行法》遭到檢察官起訴,法官在審理該案件時,認為該法部分條文有違憲疑慮,依據法律規定,下列何項作法較為妥適?(102學測)

(A)法官可告知該案件之當事人,向司法院大法官提出釋憲聲請以解決此問題 

(B)法官可暫停該訴訟審理,備齊理由向司法院大法官提出釋憲聲請以求解決 

(C)該案件當事人可要求法官依惡法非法精神,認定該法條違憲並判決其無罪 

(D)該案件當事人可根據信賴保護原則,對行政機關提出訴願要求撤銷原處分

答案:B 

大法官 桃園 釋憲

延伸閱讀

跨性別者如何登記「變性」法律空白 法官:聲請釋憲

遭爆林秉樞母喪送花 司法院:非林男緣故

印尼總統推動吸引投資新法 大法官判部分違憲

平埔族正名再奮戰 西拉雅族人明北上:盼兌現執政承諾

相關新聞

北一女市長獎、柏克萊跳級畢業,學霸工程師Kelly:掌握4訣竅,考高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北一女數資班、柏克萊資工系、灣區軟體工程師、新銳網紅YouTuber…「確實常被人家說,我是人生勝利組,不過,我從小就超級認真的,很自律,會給自己目標,然後一直前進。」Kelly Tsai說。

大學重考、端盤洗碗 他從「魯蛇」變大學教授:若孩子找不到學習動機和目標 就讓他去做這些事

中原大學教育所副教授簡志峰念國、高中時,在班上的成績倒數、大學重考、研究所考了10間,全部名落孫山。大學畢業後去美國做餐飲,直到26歲才找到學習的動機,下定決心重拾書本。

赴美陪讀變身名廚、還學中醫 她:媽媽努力跳脫舒適圈 就是最好的身教

在婚前,Choyce是百萬年薪的業務;當媽媽後,她帶著一雙兒女玩遍世界,成了知名部落客;孩子大了,她赴美陪讀,自己也進廚藝學校拿學位,還到四季酒店當廚師;如今,她正在攻讀中醫碩士。「永保動能、放膽追夢」是Choyce的人生哲學,也是她希望教會孩子的。

全職育兒16年重返職場 她53歲奪金鐘獎60歲開咖啡館: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 我的人生也是

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媽媽的人生也是。劉玉嬌曾全職育兒十多年,在小兒子十歲時,重新找自己。她做廣播做到得金鐘、打桌球打到變教練,還在60歲時考上杯測師、開了咖啡館,「人生只有一次,想做什麼,就去吧!」

當了醫生卻脫下白袍追夢》作家楊斯棓:孝順 不代表要將父母的期待照單全收

出身醫生世家,又是長子,楊斯棓從小就被期待繼承父親衣缽,當上醫生後,卻毅然離開診間追夢,「我不想因為孝順,就過著『複製貼上』的日子,我想過我的版本的人生,重新定義『孝順』這兩個字。」

孩子離家出走、不想上學可以嗎?大學老師爸爸許恆嘉:「放手不放養」取決於這些關鍵條件

很多父母都知道,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爸媽要逐漸放手。令父母疑惑的是,何時要放手?如何放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