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爆台北慈濟護理師猥褻還偷拍病患私密處 北檢約談吹哨者

火光竄夜空…屏東500坪家電工廠全面燃燒 消防救出1員工

絕跡三十年成功復育主食 泰雅族原住民也找回失落的「小米語彙」

原本是泰雅族傳統主食的小米,卻在部落絕跡三十年之久。示意圖/ingimage
原本是泰雅族傳統主食的小米,卻在部落絕跡三十年之久。示意圖/ingimage

二○一四年,北醫大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林益仁接獲荷蘭友人邀請,與小米媽媽等原住民前往不丹參加國際高山族農夫大會,聆聽其他國家的高山原住民分享復育當地作物的歷程。

「當非洲國家的原住民展示瓶瓶罐罐的種子時,我能替自己的部落做些什麼?」已經當阿嬤的芭翁深受會場氣氛感動,返國後,他想起國中時曾幫著父親種植小米、品嘗過小米飯,還曾經在阿嬤的口袋、儲藏室看到很多小米種子……

這些以前看過、吃過的食物,為什麼都不見了?

「這樣的變化應該可以追溯到日據時代,」芭翁分析。

復育絕跡三十年的小米

早年,日本人希望原住民放棄原有燒墾、狩獵等生活方式,開始教導原住民種植水稻,漸漸愈來愈少人種植小米;發展至今,田埔部落轉型為黑柿番茄之鄉,在台北的每兩顆黑柿番茄中,就有一顆來自田埔。然而,原本是泰雅族傳統主食的小米,卻在部落絕跡三十年之久。

「林益仁老師在尖石鄉踏察逾二十年,他對原民的土地利用、傳統食物的主權思想給了我刺激,再加上一位文史工作者夥伴,直接寄來農業試驗所的小米種子。這下,不種不行了!」芭翁經過兩年思考,終於決定自己要做點什麼來改變現狀。

耆老不愧是耆老

不過一開始,連自己的父親都質疑:「你根本沒有務農過,怎麼可能會種? 冰在冰箱的種子會活嗎?」芭翁的想法得不到長輩的支持,那就換個方法:「我找姊妹幫忙燒墾土地,兒子則幫忙耕耘。」

然而,芭翁的父親只是嘴硬,背地卻常趁他不在田裡時,偷偷跑去巡田。

然後,就被抓包了。因為他回家時,父親就不停問他:「小米是不是要除草了? 是不是要趕鳥?」

更重要的是,父親嚴肅地告訴他:「種小米要有很多儀式,你做了嗎?」

「儀式你來做,小米我來種,」芭翁深知父親以不一樣的方式關心他復育小米,於是轉換概念,派工作給父親。結果,儘管第一年的收成並不好,父親卻很開心地說:「小米有種子了!」

找回失落的語彙

北部小米是一年收成,每年等待小米結穗,部落長老才能靠著結穗的米粒與顏色,辨識是何種用途的小米,「像是在『等開獎』一樣,」芭翁笑說,也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關於小米的語彙,例如:間拔(imahing,除草),一一從耆老口中蹦出來。

年復一年,種植面積從芭翁的一小畝田,擴大到部落其他人無私提供土地讓他復育小米,但也因此需要更多人力支援,像是播種、自製趕鳥器、收成等,於是他找來部落婦女到小米田幫忙,讓更多族人參與,也更有認同感。

(本文出自《與世界一起變好:北醫大實踐SDGs的故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文出自《與世界一起變好:北醫大實踐SDGs的故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這群平均年齡七、八十歲的阿婆,透過小米田,重拾童年回憶,許多關於小米的語彙也回來了,」芭翁感動地說,像是二○二一年遇到旱災,老人家在間拔時便冒出「游泳」、「盪鞦韆」等語彙。

「游泳」指的是,有些小米為了找水,快速生長,有的則比較慢,像是游泳;「盪鞦韆」則是指缺水讓小米產生虛根,搖搖欲墜,像盪鞦韆一般。

芭翁從事文史記錄工作二十多年,一心想把泰雅族的語言、文化記錄清楚,沒想到竟在復育小米的過程中實現了;與此同時,許多宅在家的婦女與老人家參與其中,恢復活絡與健康,則是額外的收穫。

在傳統儀式中與大自然和解

「山櫻花萌芽時,就可以開始種植小米,」除了芭翁的父親,愈來愈多泰雅族耆老紛紛開始提到,種植小米要有的各種儀式,包括:播種祭、收割祭、入倉祭與祖靈祭等。

像是舉行播種祭時,耆老口中喃喃自語,為的是與土地中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對象說話。看得見的,是微生物、蟲、鳥等生物;看不見的,是祖靈或其他非泰雅族的靈。

耆老感謝牠們和祂們照顧好這塊土地,現在才輪得到族人使用,希望祂們能好好照顧族人,也請祂們代為向鳥兒傳達:「可以吃小米,但不要全部吃光。」

「身為一名生態學家,這段話讓我感動萬分,因為泰雅族人想得很深遠,」

林益仁指出,現代經濟發展將人與土地的關係摧毀殆盡,一般人認為自己擁有土地權便擁有主導權,但傳統泰雅族人不做如是想。

他進一步說明, 播種祭就是部落耆老與大自然的和解(泰雅族語:sbalay),他們認為土地上有蟲、有鳥、有祖靈,種植前要跟蟲鳥與靈溝通,「雙方是互相支持而非相互破壞,這樣的做法令人感動,也值得現代人深思自己與大自然的關係。」

(本文出自《與世界一起變好:北醫大實踐SDGs的故事》,作者:陳慧玲、林惠君、邵冰如、彭漣漪)

延伸閱讀

高租金信義區套房祖孫情 一位藥學系學生舉手之勞不只為自己降了房租也展開生命學習

少碰手機刪APP 台中和平環山部落李伊珊上台大財金系

烏來德拉楠民族實驗小學揭牌 薪傳泰雅文化

客語初級認證93分 陳世省:我是苗栗人、我是泰雅族人

相關新聞

生在學霸世家 媽媽還是史丹佛教授 卻不愛讀書只想當明星》演員蜜兒:謝謝媽媽挺我追夢

在史丹佛任教多年,郭岱君直言,她看過太多「不快樂的學霸」了,即便女兒不擅長讀書,她也試著放下期待,並在學習放手的過程中發現:讓孩子長成自己的模樣,才是真正愛孩子。

北一女市長獎、柏克萊跳級畢業,學霸工程師Kelly:掌握4訣竅,考高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北一女數資班、柏克萊資工系、灣區軟體工程師、新銳網紅YouTuber…「確實常被人家說,我是人生勝利組,不過,我從小就超級認真的,很自律,會給自己目標,然後一直前進。」Kelly Tsai說。

大學重考、端盤洗碗 他從「魯蛇」變大學教授:若孩子找不到學習動機和目標 就讓他去做這些事

中原大學教育所副教授簡志峰念國、高中時,在班上的成績倒數、大學重考、研究所考了10間,全部名落孫山。大學畢業後去美國做餐飲,直到26歲才找到學習的動機,下定決心重拾書本。

赴美陪讀變身名廚、還學中醫 她:媽媽努力跳脫舒適圈 就是最好的身教

在婚前,Choyce是百萬年薪的業務;當媽媽後,她帶著一雙兒女玩遍世界,成了知名部落客;孩子大了,她赴美陪讀,自己也進廚藝學校拿學位,還到四季酒店當廚師;如今,她正在攻讀中醫碩士。「永保動能、放膽追夢」是Choyce的人生哲學,也是她希望教會孩子的。

全職育兒16年重返職場 她53歲奪金鐘獎60歲開咖啡館: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 我的人生也是

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媽媽的人生也是。劉玉嬌曾全職育兒十多年,在小兒子十歲時,重新找自己。她做廣播做到得金鐘、打桌球打到變教練,還在60歲時考上杯測師、開了咖啡館,「人生只有一次,想做什麼,就去吧!」

當了醫生卻脫下白袍追夢》作家楊斯棓:孝順 不代表要將父母的期待照單全收

出身醫生世家,又是長子,楊斯棓從小就被期待繼承父親衣缽,當上醫生後,卻毅然離開診間追夢,「我不想因為孝順,就過著『複製貼上』的日子,我想過我的版本的人生,重新定義『孝順』這兩個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