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小學堂/4個原因 美國民眾拒打疫苗

美國民眾六日在密西根州州議會外示威,標語寫著「除了我,沒人能決定要讓什麼東西進入我的身體」。(法新社)
美國民眾六日在密西根州州議會外示威,標語寫著「除了我,沒人能決定要讓什麼東西進入我的身體」。(法新社)

四十九歲美國女子喬伊絲.克雷納很希望新冠肺炎疫情結束,生活恢復正常,這樣才能擁抱在養老院生活的母親。

1、自我感覺健康

美國雖然有BNT與莫德納疫苗,但不少人拒打。(路透)
美國雖然有BNT與莫德納疫苗,但不少人拒打。(路透)
不過她說,雖然在她居住的田納西州默弗里斯伯勒市很容易打到疫苗,但她並不打算接種,「我覺得我很健康呀」。

2、懼怕有副作用

雖然已有數以百萬計美國人安全接種,但克雷納擔心副作用,她相信有些人打完疫苗後出現「危及生命的副作用」,只是媒體沒報導。不過,其實社群網站上許多這類消息是虛構的。克雷納還擔心,新冠疫苗問世不久,接種後可能會發生目前人們還不知道的長期副作用。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與馬瑞斯特學院民意研究所三月下旬的民調顯示,四分之一美國人表態拒打疫苗,另外百分之五「還未決定」是否接種。雖然共和黨男性黨員和鄉村居民拒打疫苗的比率最高,但各年齡層和人口群體中,拒打疫苗者都很多。

一些研究人員愈來愈擔心,拒打心態會使美國達不到群體免疫。

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觀察疫情趨勢的研究人員莫克達德說:「對疫苗有疑慮是我們所有人的大問題。」

美國東北大學建構疫情模型的研究人員史卡皮諾說:「多數人若要安全恢復正常生活,就要有八成到八成五的人接種。」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顯示,全美已有約六成人口至少接種一劑疫苗,逾五成人口接種完畢。

非營利組織約翰霍普金斯衛生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塔拉.塞爾說,「對疫苗有疑慮的不是只有某一類人」,拒打疫苗者理由各不相同。

華盛頓大學研究疫苗錯誤資訊的柯麗娜.柯爾泰說:「每個美國人在自己的生活圈中,都認識不想打疫苗的人。」

3、非強制性接種

柯爾泰說,關於疫苗的錯誤資訊正在擴散,通常會針對不同群體指出疫苗的不同缺失。

她指出:「這是史上頭一次,我們讓每一個成人自行決定是否要接種疫苗。我們都變得容易被反疫苗說詞影響,這些說詞在傳統反疫苗群體之外到處散播。」

4、對科學不信任

塞爾說,對不同群體澄清疫苗錯誤訊息和鼓勵接種,要有不同的方法,必須跟少數族裔、共和黨員等不夠信任科學的群體一一溝通,通常最好是由當地支持接種的意見領袖擔當說服的工作。

倫敦帝國學院全球衛生創新研究所發布報告顯示,人們對於新冠疫苗有疑慮,主要是擔心副作用和未經縝密試驗匆匆問世。

就前者來說,醫療人員多次強調,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嚴重副作用的風險,比起染疫後面臨的風險,算是非常小。

就後者來說,倫敦大學聖喬治醫學院人口衛生研究所研究人員拉札伊說,有必要讓人們了解疫苗發展的過程,例如,科學家把信使核醣核酸(mRNA)技術用在疫苗上已有數十年,長期以來的試驗已證明這項技術的安全性,在疫情爆發後,這個技術可以很快地調整為用來對抗新冠病毒。

疫苗

延伸閱讀

強制打疫苗 亞洲航空公司機組員展現高疫苗接種率

面臨Delta病毒威脅,只接種一劑疫苗的保護力夠嗎? 專家數據告訴你各種疫苗的保護效果

998萬人次接種COVID-19疫苗 涵蓋率達39.46%

南投縣66歲縣民注意 明起12鄉鎮分批打AZ疫苗

相關新聞

生在學霸世家 媽媽還是史丹佛教授 卻不愛讀書只想當明星》演員蜜兒:謝謝媽媽挺我追夢

在史丹佛任教多年,郭岱君直言,她看過太多「不快樂的學霸」了,即便女兒不擅長讀書,她也試著放下期待,並在學習放手的過程中發現:讓孩子長成自己的模樣,才是真正愛孩子。

北一女市長獎、柏克萊跳級畢業,學霸工程師Kelly:掌握4訣竅,考高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北一女數資班、柏克萊資工系、灣區軟體工程師、新銳網紅YouTuber…「確實常被人家說,我是人生勝利組,不過,我從小就超級認真的,很自律,會給自己目標,然後一直前進。」Kelly Tsai說。

大學重考、端盤洗碗 他從「魯蛇」變大學教授:若孩子找不到學習動機和目標 就讓他去做這些事

中原大學教育所副教授簡志峰念國、高中時,在班上的成績倒數、大學重考、研究所考了10間,全部名落孫山。大學畢業後去美國做餐飲,直到26歲才找到學習的動機,下定決心重拾書本。

赴美陪讀變身名廚、還學中醫 她:媽媽努力跳脫舒適圈 就是最好的身教

在婚前,Choyce是百萬年薪的業務;當媽媽後,她帶著一雙兒女玩遍世界,成了知名部落客;孩子大了,她赴美陪讀,自己也進廚藝學校拿學位,還到四季酒店當廚師;如今,她正在攻讀中醫碩士。「永保動能、放膽追夢」是Choyce的人生哲學,也是她希望教會孩子的。

全職育兒16年重返職場 她53歲奪金鐘獎60歲開咖啡館: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 我的人生也是

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媽媽的人生也是。劉玉嬌曾全職育兒十多年,在小兒子十歲時,重新找自己。她做廣播做到得金鐘、打桌球打到變教練,還在60歲時考上杯測師、開了咖啡館,「人生只有一次,想做什麼,就去吧!」

當了醫生卻脫下白袍追夢》作家楊斯棓:孝順 不代表要將父母的期待照單全收

出身醫生世家,又是長子,楊斯棓從小就被期待繼承父親衣缽,當上醫生後,卻毅然離開診間追夢,「我不想因為孝順,就過著『複製貼上』的日子,我想過我的版本的人生,重新定義『孝順』這兩個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