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不在中的存在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開展

塩田千春(中)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合影。記者陳宛茜/攝影
塩田千春(中)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合影。記者陳宛茜/攝影

走進北美館「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展場,黑色的絲線密密交織,像一個巨大的繭包覆鋼琴、椅子,那些絲線彷彿在時空中無限延伸,碰觸到觀眾內心的最底層。這是塩田千春9歲時看到的遭火焚的鋼琴,焦黑卻美麗,「有些事物深深沉入我的心底,無論多麼努力嘗試,也難以物質或語言的形式捕捉其樣貌。它們卻是沒有形體的存在,一如靈魂」。終其一生,塩田想用手中的絲線,捕捉那些沒有形體的靈魂。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昨起於北美館展出,該展2019年於東京森美術館展出時轟動一時,成為當年日本最受歡迎的展覽。塩田為了此展不畏14天隔離檢疫親自飛來台北布展,她表示,每個展場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她會根據展場的空間與觀眾的反應重新設計,「如果觀眾沒有進入展場,我不會覺得我的作品活著」,每件作品都必須等待觀眾一起完成。

塩田千春1972年生於日本大阪,現居柏林。她1996年前往歐洲發展,深受行為藝術先驅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啟發。塩田活躍於各大美術館及畫廊,更是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的代表藝術家,至今總共參與了300場以上的展演活動。

柏林圍牆倒塌後,塩田千春來到東柏林,走進無數廢棄的房子,「我仍能感覺到從前住在那裏的人們的存在,建築物也依舊呼吸著。」這些房子的窗戶就像眼睛,她帶走2000個窗戶,用來構築自己的作品「內與外」。「我想讓經過此一作品的人,無法分辨哪些是內,那些是外,我想看到這些夾縫的感覺。」這種夾縫中的感覺既是塩田身為日本人在柏林生活的異鄉人感覺,也是柏林圍牆給她的感覺。塩田放了把椅子,讓人們坐在這裡,感受每扇窗代表的人類歷史和故事。

2017年塩田準備此展時得知癌症復發,讓她更關注靈魂與身體、生與死的命題。作品「外在化的身體」以紅色網狀牛皮連結攤放的手腳青銅鑄模,藉此與身體對話,表達身心碎裂的束縛感。錄像作品「關於靈魂」中,藝術家詢問一群德國學童:「靈魂是什麼?靈魂在哪裡?是什麼顏色?動物是否有靈魂?人死後靈魂是否會消逝?」等問題,思索存在的奧義。

舊椅子、老窗子、舊行李,塩田千春的作品充滿了老東西。「物品擁有自己的生命、記憶和故事」,她收集各種舊物,認為創作是「編織它們的故事和回憶」,尋找「不在中的存在」。絲線成為她的畫筆,將這些老物件與觀眾連結起來,像時間又像纏繞的繭。

在「不確定的旅程」中,糾纏交織的紅線表現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狀態,映照出藝術家內心世界;「集聚──找尋目的地」以紅線懸置空中、吊起數百個老舊行李箱在空間靜靜搖晃,讓人們懷想這些行李箱的舊主人,是抱著什麼希望遠走他方? 一艘艘懸吊半空中、以白線細密纏繞的船列所組成的「去向何方?」導引觀者踏上探索自我靈魂的路途。

●北美館特別為本展規劃數場為不同年齡層設計的創作工作坊,活動詳情及報名資訊敬請鎖定北美館官網。展覽專屬網頁: https://reurl.cc/dVb13V

「不確定的旅程」中,糾纏交織的紅線表現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狀態,映照出藝術家內心世界。記者陳宛茜/攝影
「不確定的旅程」中,糾纏交織的紅線表現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狀態,映照出藝術家內心世界。記者陳宛茜/攝影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是2019年日本最受歡迎的展覽。記者陳宛茜/攝影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是2019年日本最受歡迎的展覽。記者陳宛茜/攝影
「集聚──找尋目的地」以紅線懸置空中、吊起數百個老舊行李箱在空間靜靜搖晃,讓人們懷想這些行李箱的舊主人,是抱著什麼希望遠走他方?記者陳宛茜/攝影
「集聚──找尋目的地」以紅線懸置空中、吊起數百個老舊行李箱在空間靜靜搖晃,讓人們懷想這些行李箱的舊主人,是抱著什麼希望遠走他方?記者陳宛茜/攝影
塩田千春用兩千個東柏林的老窗戶,用來構築作品「內與外」。記者陳宛茜/攝影
塩田千春用兩千個東柏林的老窗戶,用來構築作品「內與外」。記者陳宛茜/攝影
「集聚──找尋目的地」以紅線懸置空中、吊起數百個老舊行李箱在空間靜靜搖晃,讓人們懷想這些行李箱的舊主人,是抱著什麼希望遠走他方?記者陳宛茜/攝影
「集聚──找尋目的地」以紅線懸置空中、吊起數百個老舊行李箱在空間靜靜搖晃,讓人們懷想這些行李箱的舊主人,是抱著什麼希望遠走他方?記者陳宛茜/攝影
作品「靜默中」,塩田千春重現九歲時的回憶場景。記者陳宛茜/攝影
作品「靜默中」,塩田千春重現九歲時的回憶場景。記者陳宛茜/攝影

日本 柏林

延伸閱讀

「能在一個讓人活得自在的社會展出,我很榮幸」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展登場 首波絕美周邊大公開

台藝術家獲倫敦戴芬娜基金會邀駐村 展國際交流

超車周興哲 陳傑瑞搞大NFT助藝術家吸金

台南火星洞洞鹽田登上法新社 黃偉哲推「七股我故鄉」

相關新聞

生在學霸世家 媽媽還是史丹佛教授 卻不愛讀書只想當明星》演員蜜兒:謝謝媽媽挺我追夢

在史丹佛任教多年,郭岱君直言,她看過太多「不快樂的學霸」了,即便女兒不擅長讀書,她也試著放下期待,並在學習放手的過程中發現:讓孩子長成自己的模樣,才是真正愛孩子。

北一女市長獎、柏克萊跳級畢業,學霸工程師Kelly:掌握4訣竅,考高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北一女數資班、柏克萊資工系、灣區軟體工程師、新銳網紅YouTuber…「確實常被人家說,我是人生勝利組,不過,我從小就超級認真的,很自律,會給自己目標,然後一直前進。」Kelly Tsai說。

大學重考、端盤洗碗 他從「魯蛇」變大學教授:若孩子找不到學習動機和目標 就讓他去做這些事

中原大學教育所副教授簡志峰念國、高中時,在班上的成績倒數、大學重考、研究所考了10間,全部名落孫山。大學畢業後去美國做餐飲,直到26歲才找到學習的動機,下定決心重拾書本。

赴美陪讀變身名廚、還學中醫 她:媽媽努力跳脫舒適圈 就是最好的身教

在婚前,Choyce是百萬年薪的業務;當媽媽後,她帶著一雙兒女玩遍世界,成了知名部落客;孩子大了,她赴美陪讀,自己也進廚藝學校拿學位,還到四季酒店當廚師;如今,她正在攻讀中醫碩士。「永保動能、放膽追夢」是Choyce的人生哲學,也是她希望教會孩子的。

全職育兒16年重返職場 她53歲奪金鐘獎60歲開咖啡館: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 我的人生也是

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媽媽的人生也是。劉玉嬌曾全職育兒十多年,在小兒子十歲時,重新找自己。她做廣播做到得金鐘、打桌球打到變教練,還在60歲時考上杯測師、開了咖啡館,「人生只有一次,想做什麼,就去吧!」

當了醫生卻脫下白袍追夢》作家楊斯棓:孝順 不代表要將父母的期待照單全收

出身醫生世家,又是長子,楊斯棓從小就被期待繼承父親衣缽,當上醫生後,卻毅然離開診間追夢,「我不想因為孝順,就過著『複製貼上』的日子,我想過我的版本的人生,重新定義『孝順』這兩個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