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萬字形免費下載! 東亞最大規模文字圖像資料庫啟用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與數位文化中心自2019年起開發「簡牘字典—史語所藏居延漢簡資料庫」,今年進一步與日本五大學研機構合作建置東亞規模最大的「歷史文字資料庫統合檢索系統」,今天正式啟用。
透過單一入口網即可跨國、跨機構檢索橫跨千年的高畫質歷史文字圖像。中研院表示,目前整合的5個資料庫約有150萬件高解析度文字圖像,均依創用CC條款釋出,且可免費下載,進行加值利用。
中研院表示,「歷史文字資料庫統合檢索系統」由史語所、數位文化中心與奈良文化財研究所、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國文學研究資料館、國立國語研究所、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等日本學研機構合作建置,整合源自中國與日本的簡牘與紙本、文書與典籍、抄本與刻本等紀元前至19世紀的文字圖像數位資源。
近年開放資料概念的標準化影響數位典藏的發展,中研院指出,史語所在1990年代開始進行簡牘影像及釋文數位化工作,2002年起參與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為探究以簡牘為主題的開放性資料庫架構,2019年起,史語所與數位文化中心導入IIIF規範,結合鏈結開放資料(Linked Open Data, LOD)等技術,開發「簡牘字典—史語所藏居延漢簡資料庫」,不僅發展出強大的圖像縮放瀏覽、提取單字字形、圖像比較、標註功能,改善簡牘研究的工具,更建構史語所藏漢簡圖像、後設資料的開放共享環境,更成為此次跨國合作「歷史文字資料庫統合檢索系統」的重要基礎。
跨資料庫搜尋則有賴使用相同的語法規範。數位文化中心陳淑君執行秘書表示,此次與日本學研機構共同確立了文字圖像數位資源共享與流通的體制,並議定一致的國際圖像互通架構(International Image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 IIIF)規範,以供多方共同遵循,如此一來,便可從彼此的資料庫中檢索出指定的單字圖像。
計畫主持人、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劉欣寧表示,此檢索系統是文字圖像典藏機構間首次創新合作模式,這次系統的公開上線只是起點,未來將持續號召其他典藏機構加入,並嘗試深化技術。期許在文字圖像資源共享的理念下,突破時空的限制,重現東亞漢字文化圈的源流與歷史脈絡。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