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2019年論文發表數全球排名21 學研轉型重質不重量

國研院科政中心公布,我國2019年論文發表篇數排名全球第21名,比2012年最高峰的第16名略低,但論文相對影響力、及高被引頂尖論文占比逐年上升,顯示台灣的學術研究轉型為重質不重量。
國研院與資訊分析服務公司科睿唯安今天舉行「我國學術能量概覽發表暨2019高被引學者頒獎典禮」。國研院表示,國際期刊是學術領域的主流發表舞台,也是衡量各國學術能量的觀測標的之一,國研院分析近20年來各國論文發表情形,觀察台灣在全球的科研表現。
國研院表示,台灣在「Web of Science」資料庫論文發表量,在2012年達到全球排名最高值第16名,之後逐年下降,到2018年降至第22名,論文篇數為2萬5549篇;2019年略提升為第21名,論文篇數為2萬7894篇,相當於台灣每1萬名研究人員產出1813篇論文。
其他國家方面,中國大陸論文發表量從2000年的第8名一路快速成長,於2019年超越美國,躍升為全球排名第一;日本論文量排名自2000年第3名降至第5名後維持穩定;南韓則自2000年的16名提升至第12名。
但若以學術影響力來看,台灣學術研究逐漸轉型為重質不重量。國研院表示,針對相對影響力,會去統計一個國家的論文發表篇數,及論文被引用次數,進一步計算出相對影響力的數值。若此數值達到1,代表一國達到學術影響力領先群的門檻以相對影響力為例,若數值達到1,代表一國達到學術影響力領先群的門檻。
國研院表示,而我國台灣論文相對影響力已從2000至2004年的0.81,到2015至2019年達到0.99,極接近領先群門檻;目前全球相對影響力高於1的國家共19國,包括美國、英國、德國等先進大國,及瑞士、荷蘭等創新小國。
至於高被引前1%頂尖論文占比,為一國於各領域、各年被引用情形居全球前1%的論文占總論文數的百分比。若當一國高被引論文占比達1%時,表示該國研究表現躋身領先國家。其中,台灣高倍引前1%頂尖論文占比也從2000至2004年的315篇,成長到2015至2019的1358篇,數值達到1.05%,已登上領先國家群。
國研院科政中心副研究員洪文琪表示,台灣學術論文發表從早期量多但影響力不穩定,轉型為「重質不重量」,主因是高教界對於過度重視論文發表量有所省思,加上大學教師及博士生減少等因素。
洪文琪也提醒,隨著台灣論文的學術影響力邁向全球領先群,學界應將研究成果回應社會現況、產生社會影響力,以帶動社會進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