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陽孜回顧展 瀟灑字間見宇宙

武漢新冠肺炎蔓延,不少人心情緊張,不妨看看藝展沉澱心情。書藝家董陽孜首次回顧展「行墨」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盡收她逾半世紀以來精選,線條瀟灑、格局大氣,看了絕對心胸舒暢。
董陽孜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畢業,期間向臺靜農、傅申等書畫家請益,畢業後赴美主修油畫、副修陶藝。之後她在紐約從事平面設計,1977年返台定居後,全心投入書藝創作,運用傳統筆墨媒材、當代藝術構成,合併行、草等「書體」多元創作,後期更發展出行草並用,樹立起書畫合一的獨特風格。
本次展出她1960年代起至今共94組件創作,包括15件巨幅書寫,每幅都占滿整片牆面,其中又以她1993年《九歌》橫寬逾14公尺最長。這些巨幅尺寸,讓她得以盡情揮灑心中所言,每幅都氣勢磅礡、意韻不盡,寥寥數字就彷彿能放射整個宇宙。
展中還有不少她不同時期寫的同幅字,觀眾可比對藝術家各異階段的藝術展現,也可看到她早期自稱「董姬」的多幅書法。書藝外,更有她早年留美時期油畫創作,包括她的自畫像。展至3月8日。
也別錯過同在北美館的泰國藝術家暨獨立電影製作人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個展「狂中之靜」。屢以電影《極樂森林》、《熱帶幻夢》、《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驚艷台灣觀眾的他,攝影、錄像藝術早受國際藝壇矚目,本次即展出他在劇情長片外多支短片、錄像作品、影像日記、攝影輸出、文獻素材等。
其中如首件錄像作品《窗》(Windows),用鏡頭小幅度移動捕捉物體間幽微的自然現象。他對泰國政治與社會現實的關懷,則可見《無名的力量》中記錄促成泰國房地產蓬勃發展,自己卻被困在社會階級、無法參與政治的建築勞工,以及以薩拉鬼窟佛像公園為場景,背後有著創辦人在1960年代冷戰時期遭控為共產黨員、被迫流亡的《煙火(檔案)》等作品。展至3月15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