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顛覆認知 2學者摘物理獎、3教授享化學獎

文/陳韻涵輯
物理獎 大霹靂模型 改變對宇宙看法
諾貝爾物理獎8日頒給兩組學者,分別是美加雙國籍物理學家和理論宇宙學家皮博,表彰他在「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另一組是瑞士天文學家梅爾和奎洛茲,表彰他們「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行星繞著類太陽恆星公轉」的貢獻。
皮博獲得450萬瑞典克朗(約台幣1400萬元),梅爾和奎洛茲平分另450萬瑞典克朗獎金。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今年的桂冠得主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看法。皮博的理論研究發現對於大爆炸後、人類對宇宙如何演化的理解有貢獻;梅爾和奎洛茲探索宇宙的鄰近區域,尋找未知行星。他們的發現永遠改變我們對太空的看法。」
皮博的理論架構,豐富了人們對宇宙歷史和結構了解,奠定宇宙學的基礎,讓此學科從猜測轉為實證科學。大霹靂模型闡述宇宙在約140億年前,處於溫度和密度極高的初始狀態;自那時起,宇宙快速擴張、膨脹且變冷。大爆炸後約40萬年,宇宙變得透明,光線得以穿透。時至今日,古代輻射仍帶著許多宇宙奧秘存在世上。他的理論與計算顯示,人們僅了解5%的宇宙,包含人類所知的一切,另有95%暗物質等未解謎團。
梅爾和奎洛茲1995年宣布發現第一個太陽系外行星「51 Pegasi b」,在我們的銀河系,繞行一枚類太陽恆星。木星大小的51 Pegasi b掀起天文革命,科學家陸續在銀河系中發現4千顆系外行星,其尺寸、形狀和軌道各異,顛覆學者對行星系統的認知,改寫行星起源理論,甚至引發外星生物的討論。
化學獎 改良鋰電池 成就無石化世界
諾貝爾化學獎9日頒給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物理學家古德諾、美國賓漢姆頓大學教授惠廷翰,以及日本學者吉野彰,表彰他們對鋰離子電池發展的貢獻。德裔美籍的古德諾以高齡97歲,刷新諾貝爾獎最高齡得主紀錄。
瑞典皇家科學院讚頌:「這種可充電的電池為手機和筆電等無線電子產品奠定基礎,用於電動車充電、儲存可再生能源,成就沒化石燃料的社會。」
惠廷翰1970年代開發首款功能性鋰電池,古德諾增強電池的潛能,吉野彰則徹底消除電池中的鋰金屬,讓鋰電池更安全;三人平分900萬瑞典克朗(約台幣2807萬元)獎金。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