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學習課多在打掃 學者:學校不應便宜行事
金車基金會調查發現,過半學生的服務學習,停留在傳統的環境清潔,學者認為,學校不應便宜行事,應規畫更多元、讓學生更有參與感的活動,擺脫功利主義,不要只為了升學或學校規定而服務。
台師大學全人教育中心主任、台灣服務學習學會理事長劉若蘭指出,高中免試入學把服務時數列入超額比序項目,國中生都有湊足時數的壓力,學校老師及行政人員可能因為缺乏資源,也不曉得哪裡有服務需求,因此傾向以清潔環境為主的活動,導致一些負面評論。其實青年署已規畫網路平台,媒合服務需求與供給,可好好利用。
劉若蘭指出,服務學習應結合課程達到學習目標,不只為了拿到服務時數或應付學校規定,更重要是要互惠和反思,規畫更多元的活動及場域,帶學生到真正有需求的地方去服務,讓學生應用所學助人,即使服務時發現能力不足或負荷過重,也可透過反思領學生找到解決方法,也會相對成長。
台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高三生倪瀅瀅表示,她的專長是特技,國三那年和家人到柬埔寨擔任國際志工,深受感動,之後發起環島義演,找3位夥伴,到全台31所安養機構表演特技及陪伴長者;今年又以徒步方式巡迴金門、馬祖、蘭嶼及綠島的安養院義演。
倪瀅瀅說,服務別人是件很快樂的事,尤其安養院的爺奶看了她的表演後,滿臉笑容要她再回來,讓她更想要繼續服務、發揮所長陪伴老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