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比特犬11天2度傷人 飼主找到了 飼主兒5點聲明曝光

只因被制止飲食 龍華科大學生課堂痛毆老師 畫面曝光

雲云董事長殺害技術長遭聲押 北院周二午後開庭

從邊緣推理到異構運算 看AI的全方位進化

AI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AI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作者: 王岫晨】

2025年,AI市場將持續高速發展,涵蓋從生成式AI、邊緣AI到工業自動化等多元應用領域。隨著運算需求的增加,邊緣運算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企業對低延遲、高效率的解決方案需求持續攀升,促使AI技術向終端設備深入滲透。

應對高性能運算挑戰

針對2025年的整體AI發展態勢,Arm認為半導體產業將逐漸採用AI輔助晶片設計工具,以應對晶片設計日益增長的複雜性和市場需求。AI在佈局規劃、配電和時序收斂等方面展現了強大的優化能力,不僅能夠提升晶片性能,還能顯著縮短晶片開發週期。這一技術的普及,為中小型企業開啟了進入專用晶片市場的大門,使其能夠更具競爭力地開發創新產品。

儘管AI無法取代人類工程師,但它正逐漸成為應對現代晶片設計挑戰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高能效AI加速器與邊緣設備設計領域的應用。AI輔助設計工具通過協助處理龐大的數據分析和決策任務,讓工程師專注於創新設計,從而推動整體生產力的提升。

在全球市場中,如何平衡日益增長的運算需求與能源消耗,成為政府、產業及社會重點關注事項。據統計,全球數據中心每年耗電量達460太瓦時(TWh),相當於德國全國的用電量。因此,企業無不積極尋找不降低性能並能有效減少能源消耗的方法。

實現高性能、高能效AI的關鍵在於硬體與軟體的協同設計。從硬體層面來看,底層處理器技術和CPU架構的持續改進,將為AI運算提供更高效的處理能力。同時,專用硬體的設計也在針對密集型AI工作負載進行優化,包括網路、儲存、安全以及數據管理等多個層面。

此外,創新的軟體解決方案也在推動AI應用的高效運行。這些軟體通過智能優化AI工作負載,使其在資源消耗減少的情況下,仍能保持甚至提高性能。硬體和軟體的雙向協同,將進一步提升數據中心的運營效率,減輕能源壓力,為AI時代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AI 技術全方位進化

隨著AI技術的發展,Arm的觀點認為2024年和未來數年將迎來AI推理、邊緣運算及智能應用的多方位突破,進一步推動AI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和可持續發展。

【欲閱讀更豐富的內容,請參閱2025.02(第399期)高功率元件CTIMES出版中心

2025.02(第399期)高功率元件
2025.02(第399期)高功率元件

延伸閱讀

台積電先進封裝可能赴美 業者:對營收應有長遠助益

英特爾股價出現救星 美副總統誓言最先進AI晶片要確保美國製造

FT:權王將宣布三大事

Google力捧自研晶片 照亮台鏈

相關新聞

突破速度與連接極限 Wi-Fi 7開啟無線網路新篇章

Wi-Fi 7標準是基於802.11be的技術規範,強調極低延遲與更高吞吐量,目標是支援高達46 Gbps的峰值速率。其多頻聚合特性可支援2.4 GHz、5 GHz 和 6 GHz頻段,允許在多頻段中同時傳輸,提升頻寬利用效率。而頻寬提升至320 MHz,是Wi-Fi 6最大頻寬的兩倍,提供更高的傳輸速率。

從邊緣推理到異構運算 看AI的全方位進化

2025年,AI市場將持續高速發展,涵蓋從生成式AI、邊緣AI到工業自動化等多元應用領域。隨著運算需求的增加,邊緣運算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企業對低延遲、高效率的解決方案需求持續攀升,促使AI技術向終端設備深入滲透。

電動車、5G、新能源:寬能隙元件大顯身手

隨著運算需求不斷地提高,新興能源也同步崛起,傳統矽基半導體材料逐漸逼近其物理極限,而寬能隙半導體材料以其優越的性能,漸漸走入主流的電子系統設計之中。它以更高的擊穿電壓、更快的開關速度、更高的工作溫度,讓寬能隙半導體材料在 電動車、5G 通訊、再生能源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也為半導體產業帶來了一場全新的技術變革。

高功率元件的創新封裝與熱管理技術

隨著電子產品性能需求的快速提升,高功率元件在各種應用中的使用日益廣泛,涵蓋電動車、5G基地台、高效能計算(HPC)以及再生能源系統等領域。這些元件需要處理大量的電能並在高密度的工作環境中運行,這對於封裝技術和熱管理解決方案產生了更高的需求。

高功率元件加速驅動電氣化未來:產業趨勢與挑戰

全球正朝向碳中和目標邁進,各大產業也積極推動電氣化轉型,而高功率元件作為這一進程的核心技術,正在快速變革能源管理與應用的生態系統。從可再生能源發電到電動車(EV)與智慧電網,高功率元件的技術突破不僅加速了電氣化的進程,也帶來了全新的產業挑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