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元件加速驅動電氣化未來:產業趨勢與挑戰

圖一 : SiC MOSFET的晶圓(安森美半導體提供)
圖一 : SiC MOSFET的晶圓(安森美半導體提供)

【作者: 王岫晨】

全球正朝向碳中和目標邁進,各大產業也積極推動電氣化轉型,而高功率元件作為這一進程的核心技術,正在快速變革能源管理與應用的生態系統。從可再生能源發電到電動車(EV)與智慧電網,高功率元件的技術突破不僅加速了電氣化的進程,也帶來了全新的產業挑戰。

推動產業電氣化升級

高功率元件是實現高效能電能轉換的關鍵。傳統的矽基元件在效率與功率密度上的提升已逐漸接近瓶頸,而碳化矽(SiC)與氮化鎵(GaN)等寬能隙材料的導入,則開啟了新的技術可能性。這些元件具有更高的擊穿電壓、更低的導通損耗以及更快的開關速度,讓電力電子系統的效率與可靠性實現了大幅提升。

電動車與充電基礎設施

高功率元件的發展對電動車產業非常重要。SiC元件在電動車逆變器中的應用,顯著提升了電能轉換效率,延長了續航里程;而GaN元件則在直流快充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縮短了充電時間。伴隨電動車市場的持續增長,高功率元件需求量預計將呈現指數級增長。

圖二 : SiC元件在電動車逆變器中提升了電能轉換效率。
圖二 : SiC元件在電動車逆變器中提升了電能轉換效率。

可再生能源與能源管理

風能與太陽能的廣泛部署使得功率轉換器與儲能系統的需求不斷增加。高功率元件憑藉高效率和高耐用性的特性,成為新能源電力轉換器與電池管理系統的理想選擇,進一步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並降低了運營成本。

【欲閱讀更豐富的內容,請參閱2025.02(第399期)高功率元件CTIMES出版中心

2025.02(第399期)高功率元件
2025.02(第399期)高功率元件

延伸閱讀

響應環保改善空品 台中市購入六都首輛電動資源回收車

特斯拉芬蘭銷量大減39%!馬斯克介入政治衝擊 車主切割:我是他發瘋前買的

美中角力/福特CEO:想贏中國電動車 先學其技術

電車發展落後!Ford執行長:電動車想贏中國必須先學其技術

相關新聞

驅動智慧交通的關鍵引擎 解析C-V2X發展挑戰

智慧交通系統快速發展,使得車聯網技術(Vehicle-to-Everything;V2X)也成為實現自動駕駛和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石。其中,基於蜂巢式網路的車聯網技術(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C-V2X)因其高可靠性、低延遲和廣泛的覆蓋範圍,逐漸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微控制器的AI進化:從邊緣運算到智能化的實現

AI應用正從雲端逐漸向邊緣和終端設備擴展。微控制器(MCU)作為嵌入式系統的核心,正在經歷一場由AI驅動的技術變革。傳統的MCU主要用於控制和管理硬體設備,但在AI時代,MCU不僅需要滿足傳統應用的需求,還需具備處理AI任務的能力。

感測元件的技術與應用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 (IoT) 和人工智慧 (AI) 的快速發展,環境感知元件作為數據採集的核心,其技術突破和應用也日新月異。環境感知元件,例如感測器和傳感器,能夠感知周圍環境的物理量,如溫度、濕度、壓力、光線、聲音等,並將其轉換為電信號,為智慧系統提供關鍵數據。 本文將深入探討環境感知元件最新的技術突破,包括製程技術、整合技術以及與 AI 的結合,並分析其在智慧交通、環境監測和工業自動化等領域的應用案例,同時探討產業應用所面臨的挑戰。

感測 無所不在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與機器之間的互動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從自動駕駛汽車到智慧家居,從工業機器人到無人機,越來越多的應用需要機器能夠感知和理解周圍的環境。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便是環境感知技術及其核心零組件。

突破速度與連接極限 Wi-Fi 7開啟無線網路新篇章

Wi-Fi 7標準是基於802.11be的技術規範,強調極低延遲與更高吞吐量,目標是支援高達46 Gbps的峰值速率。其多頻聚合特性可支援2.4 GHz、5 GHz 和 6 GHz頻段,允許在多頻段中同時傳輸,提升頻寬利用效率。而頻寬提升至320 MHz,是Wi-Fi 6最大頻寬的兩倍,提供更高的傳輸速率。

從邊緣推理到異構運算 看AI的全方位進化

2025年,AI市場將持續高速發展,涵蓋從生成式AI、邊緣AI到工業自動化等多元應用領域。隨著運算需求的增加,邊緣運算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企業對低延遲、高效率的解決方案需求持續攀升,促使AI技術向終端設備深入滲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