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凱道雨中「戰獨裁」25萬人與會 韓國瑜深夜發15字心聲

俄保留烏占領區成定局?川普晤澤倫斯基後 發文怒轟普亭:敷衍我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作者: Ansys】

能源產業正在尋找更具永續性的新型燃料來源,而氫作為化石燃料的潔淨替代方案,具有巨大的潛力。要實現這樣的潛力,追求氫能應用的組織必須開發能安全有效地擴大氫生產、配送和使用率的製程和基礎設施。

儘管面臨種種挑戰,這些組織仍繼續支援將氫作為替代能源的發展。整個產業對研究與開發(R&D)努力投入了大量資金,這通常是由政府資助,以發掘這種前途看好之永續能源的價值。在研究與開發支出中,最大的一部分著重於氫生產。因此,氫生命週期的生產階段在讓氫符合成本效益方面迎來了重大的進展。但研究人員也必須找到安全且創新的方式來配送和儲存氫,同時利用現有的能源基礎設施。此外,他們必須探索許多氫的使用案例,而氫可用於驅動內燃機(ICE)、汽車燃料電池或是固定式工業應用,例如石油和天然氣生產。

能源產業必須加速其開發迅速發展之氫經濟的進度,但單靠研究與開發是不夠的。能源公司也必須採用各種解決方案,讓他們能夠開發加速氫普及化的技術。這類解決方案也可以提高整個氫價值鏈的安全性、效率和成本效益,其中的概念強調氫生命週期中每個階段的經濟附加價值。在這個價值鏈中,生產、儲存、配送和使用率彼此息息相關。若能使這些步驟更結合和更符合成本效益,便可提高將氫作為潔淨能源解決方案的整體價值。

【欲閱讀更豐富的內容,請參閱2024.12(第397期)電源在哪裡?CTIMES出版中心

2024.12(第397期)電源在哪裡?
2024.12(第397期)電源在哪裡?

延伸閱讀

蔣萬安雙城論壇表現打幾分? 藍綠這樣看

高齡友善金融環境升級 彭金隆:錄音錄影限制去標籤化

行銷線上/個人品牌的戰略思維

「健腦小測驗」快速評估你的大腦健康 幫助延緩認知退化、預防失智症

相關新聞

驅動智慧交通的關鍵引擎 解析C-V2X發展挑戰

智慧交通系統快速發展,使得車聯網技術(Vehicle-to-Everything;V2X)也成為實現自動駕駛和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石。其中,基於蜂巢式網路的車聯網技術(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C-V2X)因其高可靠性、低延遲和廣泛的覆蓋範圍,逐漸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微控制器的AI進化:從邊緣運算到智能化的實現

AI應用正從雲端逐漸向邊緣和終端設備擴展。微控制器(MCU)作為嵌入式系統的核心,正在經歷一場由AI驅動的技術變革。傳統的MCU主要用於控制和管理硬體設備,但在AI時代,MCU不僅需要滿足傳統應用的需求,還需具備處理AI任務的能力。

感測元件的技術與應用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 (IoT) 和人工智慧 (AI) 的快速發展,環境感知元件作為數據採集的核心,其技術突破和應用也日新月異。環境感知元件,例如感測器和傳感器,能夠感知周圍環境的物理量,如溫度、濕度、壓力、光線、聲音等,並將其轉換為電信號,為智慧系統提供關鍵數據。 本文將深入探討環境感知元件最新的技術突破,包括製程技術、整合技術以及與 AI 的結合,並分析其在智慧交通、環境監測和工業自動化等領域的應用案例,同時探討產業應用所面臨的挑戰。

感測 無所不在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與機器之間的互動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從自動駕駛汽車到智慧家居,從工業機器人到無人機,越來越多的應用需要機器能夠感知和理解周圍的環境。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便是環境感知技術及其核心零組件。

突破速度與連接極限 Wi-Fi 7開啟無線網路新篇章

Wi-Fi 7標準是基於802.11be的技術規範,強調極低延遲與更高吞吐量,目標是支援高達46 Gbps的峰值速率。其多頻聚合特性可支援2.4 GHz、5 GHz 和 6 GHz頻段,允許在多頻段中同時傳輸,提升頻寬利用效率。而頻寬提升至320 MHz,是Wi-Fi 6最大頻寬的兩倍,提供更高的傳輸速率。

從邊緣推理到異構運算 看AI的全方位進化

2025年,AI市場將持續高速發展,涵蓋從生成式AI、邊緣AI到工業自動化等多元應用領域。隨著運算需求的增加,邊緣運算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企業對低延遲、高效率的解決方案需求持續攀升,促使AI技術向終端設備深入滲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