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賓利女孩」ASMR廣告爆紅!網瘋拍片戲仿 本尊受訪坦言「太酷了」

北市萬華又老又窮、大安超有錢? 里長揭隱情:不是有錢就會生活

中秋節烤肉人變少了?網點出「2大致命原因」:真的有感

從多融合到高覆蓋 6G技術發展動見觀瞻

圖一 : 5G技術不論是使用者體驗或標準都還有待進一步改善。
圖一 : 5G技術不論是使用者體驗或標準都還有待進一步改善。

【作者: 王岫晨】

6G是指第六代行動通信技術,是對5G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升級。6G技術被認為將會進一步提高數據資料的傳輸速度、降低延遲、增強網路容量、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同時,6G技術還將支援更多的智慧設備和物聯網應用,促進更加智慧化和數位化的城市與工業發展。目前6G技術還處於研究和探索階段,預計在2030年左右可以邁向商用化。

從5G到6G

基本上,從5G、到B5G再到6G,這幾個通訊技術在概念上有些出入。B5G的出現是要解決5G眼前遇到的問題,至於6G則是要做全面性的通訊技術改朝換代。打個比方,就是更新(update)跟升級(upgrade)這樣的差別。6G技術目前討論的重點包括:

●通訊架構簡單化:讓目前高複雜度的通訊架構可以簡化,這對於通訊系統的設計來說非常重要。

●不同技術的融合:6G與Wi-Fi 6或Wi-Fi 7網路融合,讓6G主外,Wi-Fi主內,讓內外兩者搭配效益可以做到最好。

●全面性的覆蓋:改善5G覆蓋性的問題,透過低軌衛星(LEO)的加入,讓訊號避開地面遮蔽,更快傳遞到更遠的地方,並且達到全面覆蓋。

回顧5G技術,不論是使用者體驗或標準都還有待進一步改善,且部署成本也仍有下修的空間。事實上,目前5G技術的標準及應用尚未完全開發,也因此6G技術的實際使用案例及標準發布,或許將在2024年結束以後才有機會開始。雖然業界已有足夠頻寬可支持6G技術,然而卻沒有足夠的頻譜。預期到了2030年代,業界將主要專注於解決6G的頻譜問題,且各大科技業者也將開始積極投資6G技術,以爭取成為新一代主流網路營運商。

是德科技認為,隨著5G的大規模部署,相關廠商也將陸續投入6G技術的研發,特別是6G技術對於頻寬和效能的嚴苛要求,將會為無線產業帶來全新的挑戰。放眼目前全球5G部署正在加速中,進而推動各行各業的數位轉型。5G專用網路將持續被優化,以滿足如工業和醫療等對於低延遲和完整網路控制具備高度需求的產業應用。5G專用網路的廣泛部署,將為企業提供堅實的後盾,以對抗物聯網的威脅,並透過強化的個資保護、邊緣運算和加密等功能,提供關鍵的安全優勢。而6G通訊則將是下一個發展重點。

【欲閱讀更豐富的內容,請參閱2023.4月(第377期)CTIMES零組件雜誌

2023.4月(第377期)Micro LED真的來了
2023.4月(第377期)Micro LED真的來了

延伸閱讀

大葉大學資工系師生開發電力監測物聯網系統 獲吳素綢創意特別獎

桃園空品感測物聯網 榮獲2023全球智慧50大獎

中市空品感測器物聯網屢次立功 榮獲GO SMART國際大獎

泰藝石英元件網通訂單看到第3季 續切入低軌衛星

相關新聞

材料創新與測試技術並進 第三代半導體開啟應用新革命

第三代半導體是指相對於第一代和第二代而言的新一代半導體技術。第一代半導體泛指的是以矽為主要材料的半導體晶片,第二代半導體則是以三五族化合物為主要材料,包括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等。第三代半導體則以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為代表,其主要特色包括材料的變革、能源效率的提升、高頻率操作、高溫操作、高功率密度、高電流密度等。

矽光子發展關鍵:突破封裝與材料障礙

在光電子融合中,矽光子學發揮著核心作用。矽光子學是一種利用CMOS製程技術,支援半導體工業在矽基板上整合光接收元件、光調變器、光波導和電子電路等元件的技術。負責轉換光訊號和電訊號的光收發器,和積體電路晶片的混合,已逐漸轉變為近封裝光學元件和共封裝光學元件。最終的光電融合是3D共封裝光學,即三維整合。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基於矽光子的光電子融合,將會是未來計算機系統和資訊網路的關鍵技術。

矽光子大勢降臨 台灣迎接光與電整合新挑戰

矽光子(silicon photonics)絕非易事,因它是個徹底跨領域的科技,是把光與電放在同一個晶片中進行操控的技術,開發者不僅要熟悉電子學,對於於光子學也要聊若指掌。但是台灣產業界長期以來就只專研於電子,對於光子可以說所知甚少,如何把進度趕上,成為當前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課題。

「光」速革命 AI世代矽光子帶飛

雲端運算與AI技術快速升級,解決「智慧化」海量運算需求成為重中之重。IDC預估,全球數據總量於2025年將達180zettabytes(1ZB相當於1兆GB)。龐大的數據量儲存與流動需要仰賴暢通無阻的雲端設備和網路速度,而符合AI級應用的傳輸速度甚至上看800G!如何讓運算及傳輸速度「不卡頓」成為技術創新課題,其中,矽光子扮演吃重角色。一場由「光」取代「電」做為數據傳輸主力的技術演進史於焉展開。

晶背供電技術的DTCO設計方案

一些晶片大廠近期宣布在其邏輯晶片的開發藍圖中導入晶背供電網路(BSPDN)。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於本文攜手矽智財公司Arm,介紹一種展示特定晶背供電網路設計的設計技術協同優化(DTCO)方案,其中採用了奈米矽穿孔及埋入式電源軌來進行晶背佈線。他們展示如何在高效能運算應用充分發揮該晶背供電網路的潛力,並介紹在標準單元進行晶背連接的其它設計選擇,探察晶背直接供電方案所能發揮的最大微縮潛能。

AI助攻晶片製造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在其《2023全球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趨勢預測》指出,2023年需特別關注的趨勢之一,是AI設計未來晶片。他們預測,202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產值將達到6,600億美元。AI不僅帶來經濟規模,還能協助晶片製造商突破摩爾定律邊界,節省時間與金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