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運圍棋/國小長這樣 「許仙」許皓鋐每天通勤花10小時學棋

史上最優惠新青安房貸激勵首購族 房市從鬼月旺到928

陸防長李尚福失蹤的2種結局 採「秦剛模式」從輕發落?

結合機電控制與數據分析 打造智慧農業試驗場域

圖一 : 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張明毅教授(左),與負責建置和管理智慧農業實驗室的梁辰瑋助理教授(右)
圖一 : 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張明毅教授(左),與負責建置和管理智慧農業實驗室的梁辰瑋助理教授(右)

【作者: 王岫晨】

在少子化的趨勢下,投入農業的人力越來越少,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傳統農業也必須要跟得上時代的腳步,轉型成為智能化的農業型態,以更少的人力,達到更為精緻與更有效率的農耕成果。智能化是整體產業的趨勢,除了能有效解決農耕人力不足的問題,也關係著整體產業的未來競爭力。因此,將先進的自動控制技術導入到傳統農業中,並藉此培育下一代的智慧農業頂尖人才,也成為現階段發展農業的當務之急。

打造智慧農業學習環境 培育未來農業人才

提到農業的智慧化轉型,不得不提到宜蘭大學對此一議題的努力。長期以來,宜蘭大學持續在農業與工業的人才培育方面投注心力,透過課程的規劃培養學生的生物機電知識能力,同時也透過實作來提供學生更全面的職涯發展規劃,並積極培育出能為學研機構所用的優秀人才。在這樣的努力之下,未來將有機會協助地方加快智慧農業的推動腳步,並加速生物與生命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

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張明毅指出,宜蘭大學積極培育生物機電工程方面的人才,更與台達電子共同成立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實驗室,以及智慧農業戰情室,雙方的合作聚焦在機電工程與生物應用,並以智慧農業為核心發展相關課程。

課程的目標在於整合台達工業自動化之控制器、伺服器、變頻器等系統產品,並將之應用於物聯網與機電整合,透過在校內所部署的農業感測器,結合工業圖控系統DIAView,透過遠端監控與資料的收集,進一步分析實際試點,來打造兼具理論與實踐的智慧農業學習環境。

走出教室 用智慧技術種植三星蔥和鳳梨釋迦

面對未來的智慧農業需求,現階段最重要的就在於人才的培育。張明毅教授指出,智慧農業成敗的關鍵,在於資訊的匯入與分析。目前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與許多農業應用場域都有相關的合作,例如針對土雞與蛋雞,就需要將生產資料自動化與資訊化,並進行自動分析。

至於在戶外的農業環境則有更多,這樣的合作場域遍及全台灣。例如戶外的蔥田,三星蔥的成長要維持高品質,就必須要偵測風速與雨量,並適度的遮風;對於水梨來說,則需要進行寒害預警,這就需要針對氣候寒冷與結霜來進行偵測,此外還必須針對梨樹的架接與傷口癒合等細節進行觀察,這些過程都側重於資訊的取得與預警。

類似的合作場域還包括了旺山的哈密瓜與南瓜,這就需要透過當地的微型氣象站來偵測當地的光照及雨量;而針對鳳梨釋迦的種植,關鍵則在於七八月份的颱風影響,以及焚風的測量,包括風速、溫度、濕度等,都直接影響了作物的生長。針對這些戶外農業環境,局部的微氣候調節都成為農耕過程非常重要的關鍵環節。

【欲閱讀更豐富的內容,請參閱2023.2月(第375期)智慧農漁CTIMES雜誌

2023.2月(第375期)智慧農漁
2023.2月(第375期)智慧農漁

延伸閱讀

華銀轉型 廣招資訊人力

拚內銷買氣 台東縣府攜手連鎖超市推釋迦促銷

影/鳳梨釋迦優格這麼做!饒慶鈴教你享受釋迦好滋味

高雄咖啡生產智慧化 聯合國協會科技大使大為驚豔

相關新聞

材料創新與測試技術並進 第三代半導體開啟應用新革命

第三代半導體是指相對於第一代和第二代而言的新一代半導體技術。第一代半導體泛指的是以矽為主要材料的半導體晶片,第二代半導體則是以三五族化合物為主要材料,包括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等。第三代半導體則以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為代表,其主要特色包括材料的變革、能源效率的提升、高頻率操作、高溫操作、高功率密度、高電流密度等。

矽光子發展關鍵:突破封裝與材料障礙

在光電子融合中,矽光子學發揮著核心作用。矽光子學是一種利用CMOS製程技術,支援半導體工業在矽基板上整合光接收元件、光調變器、光波導和電子電路等元件的技術。負責轉換光訊號和電訊號的光收發器,和積體電路晶片的混合,已逐漸轉變為近封裝光學元件和共封裝光學元件。最終的光電融合是3D共封裝光學,即三維整合。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基於矽光子的光電子融合,將會是未來計算機系統和資訊網路的關鍵技術。

矽光子大勢降臨 台灣迎接光與電整合新挑戰

矽光子(silicon photonics)絕非易事,因它是個徹底跨領域的科技,是把光與電放在同一個晶片中進行操控的技術,開發者不僅要熟悉電子學,對於於光子學也要聊若指掌。但是台灣產業界長期以來就只專研於電子,對於光子可以說所知甚少,如何把進度趕上,成為當前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課題。

「光」速革命 AI世代矽光子帶飛

雲端運算與AI技術快速升級,解決「智慧化」海量運算需求成為重中之重。IDC預估,全球數據總量於2025年將達180zettabytes(1ZB相當於1兆GB)。龐大的數據量儲存與流動需要仰賴暢通無阻的雲端設備和網路速度,而符合AI級應用的傳輸速度甚至上看800G!如何讓運算及傳輸速度「不卡頓」成為技術創新課題,其中,矽光子扮演吃重角色。一場由「光」取代「電」做為數據傳輸主力的技術演進史於焉展開。

晶背供電技術的DTCO設計方案

一些晶片大廠近期宣布在其邏輯晶片的開發藍圖中導入晶背供電網路(BSPDN)。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於本文攜手矽智財公司Arm,介紹一種展示特定晶背供電網路設計的設計技術協同優化(DTCO)方案,其中採用了奈米矽穿孔及埋入式電源軌來進行晶背佈線。他們展示如何在高效能運算應用充分發揮該晶背供電網路的潛力,並介紹在標準單元進行晶背連接的其它設計選擇,探察晶背直接供電方案所能發揮的最大微縮潛能。

AI助攻晶片製造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在其《2023全球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趨勢預測》指出,2023年需特別關注的趨勢之一,是AI設計未來晶片。他們預測,202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產值將達到6,600億美元。AI不僅帶來經濟規模,還能協助晶片製造商突破摩爾定律邊界,節省時間與金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