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測器AI資料監控架構

圖一 : FP-AI-MONITOR1架構
圖一 : FP-AI-MONITOR1架構

【作者: 意法半導體】

FP-AI-MONITOR1為無線工業節點上之多感測器AI資料監控架構,是STM32Cube的功能套件。本模組有助於實作和開發以STM32Cube的X-CUBE-AI擴充套件或NanoEdge AI Studio 設計的感測器監控型應用,且FP-AI-MONITOR1從擷取資料集到整合至實體節點,完整覆蓋了機器學習專案開發。

FP-AI-MONITOR1可在SensorTile無線工業節點開發套件(STEVAL-STWINKT1B)上即時執行學習及推論工作,將內建感測器的資料作為輸入資料。除此之外,FP-AI-MONITOR1利用有線互動式CLI設定節點,並使用NanoEdge? AI程式庫管理學習、偵測和分類階段,與此同時,支援雙階段進階模式,利用CNN模型將NanoEdge? AI程式庫的偵測與分類結果結合。在簡易現場操作情況下,FP-AI-MONITOR1的獨立電池供電模式能讓使用者無須使用主控台,僅透過使用者按鈕,便能進行基本控制。

硬體與軟體概覽

SensorTile無線工業節點開發套件STEVAL-STWINKT1B

SensorTile 無線工業節點(STEVAL-STWINKT1B)為開發套件與參考設計,可簡化狀態監控與預防性維護等進階工業物聯網應用的原型設計和測試。本產品採超低功耗的Arm Cortex-M4 MCU、120 MHz(含FPU)、2048 KB快閃記憶體(STM32L4R9),還配備microSD記憶卡槽,適用於獨立的資料記錄應用。

STEVAL-STWINKT1B亦搭載多種工業物聯網感測器,包括但不限於:

‧ 超寬頻帶(最高達6 kHz)、低噪音的3軸數位振動感測器(IIS3DWB)

‧ 具備機器學習內核心(ISM330DHCX)的6軸數位加速度計及陀螺儀iNEMO慣性測量單元(IMU)

‧ 頻率響應高達80 kHz的類比MEMS麥克風(IMP23ABSU)。

以取得STEVAL-STWINKT1B所支援之不同感測器和功能的所有資訊。

FP-AI-MONITOR1軟體說明

FP-AI-MONITOR1功能套件的頂層架構,如圖所示。

先決條件及設定

硬體的先決條件及設定

在STEVAL-STWINKT1B使用FP-AI-MONITOR1功能套件需要取得以下硬體:

‧ STEVAL-STWINKT1B開發套件板;

‧ STLINK-V3MINI debugger;

‧ 支援Windows 7、8或10;

‧ 兩條Micro-USB連接線,一條將感測器板連接至電腦,另一條則連接至STLINK-V3MINI

【欲閱讀更豐富的內容,請參閱 2023 年1 月(第374期)】網站CTIMES雜誌

2023.1月(第374期)2023展望與回顧
2023.1月(第374期)2023展望與回顧

延伸閱讀

台塑捐舊廠 高雄首座工業遺址公園誕生

Sony、本田合資電動車亮相

過年大掃除 從跪婦到貴婦!優雅待客秘訣就是它

鴻海宣布與NVIDIA合作 共同開發自動駕駛電動車平台

相關新聞

PCIe技術躍升主流 高速數位測試需求持續升溫

疫情改變了工作型態,也刺激了高速資料傳輸與儲存的需求。 對於高速資料傳輸的要求正與日俱增,而PCIe技術也蔚為主流。 由於傳輸速度變得更快,使得測試也變得更具挑戰性。

強化轉型核心動力 打造更強數位韌性

後疫情時代,產業面臨經濟不穩定、工作模式的變動等挑戰。 企業透過科技將可以實現更多非凡的願景,透過雲端技術以簡馭繁, 達到事半功倍,進而強化企業的數位韌性。

AI無所不在 前進行動裝置勢在必行

在人力資源持續短缺下,AI自動化將成為企業解決壓力的重要投資。 多模態AI將成為未來企業展現營運韌性不可或缺的必備條件。 而無所不在的人工智慧,也讓行動裝置增加了神經運算的選項。

人工智慧推動神經網路技術開發熱潮

全球研究人員正透過模仿人類大腦組織方式,積極開發類神經網路技術,雖然一 直有突破性的進展,但是現階段的神經網路,還是缺乏即時變化的靈活性,使得 神經網路技術普及實用化的進程還是相當遙遠。

AI成閨密?神經網路與機器學習正在改變世界!

如果人工智慧(AI)進化到可以完全複製人類大腦,甚至更上一層樓,每顆AI腦袋都是IQ180以上,人類將何去何從?是進化成神一般的存在,掌控AI世界,還是被更聰明的AI取代,成為人類版《侏儸紀公園》的動物主角—取代恐龍?又或者,有那麼一天,IQ不足180的人類可以更換AI腦,打造後人類時代的「高度文明世界」?聽起來是腦洞大開的異想世界,但如果科技與人工智慧持續發展,未來還真沒什麼是不可能的。

加速供應鏈轉型 區塊鏈為軟體服務提供新商機

新一個年度的挑戰即將開始,許多研究單位都著手預測新趨勢。在疫情帶動下,企業迎向數位轉型的高速發展。眾多企業面對現代化IT改造時,將應對更複雜的雲端與邊緣技術以及數位服務所帶來的安全性和應用交付挑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