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校掃廁所逼不得已? 北市校長曝原因

北市興隆國小的廁所目前由4至6年級學生負責,也因要自己打掃,大家會比較愛護環境。圖/興隆國小提供
北市興隆國小的廁所目前由4至6年級學生負責,也因要自己打掃,大家會比較愛護環境。圖/興隆國小提供

北市鼓勵校園清潔工作由學生自行分工完成,但有些開放校園場地,衍生出的髒亂,校方認為不是學生要負擔,因此以場租等方式來請人打掃,學生使用空間則自己處理。

興隆國小由學生全面負責廁所掃除工作,但1間對外開放的廁所,平日會請學生跟總務人員協助清潔,每月則以場地租金委外輔以加強清潔1次。

校長李一聖表示,學校是以生活教育跟品格教育的初衷出發,師長也觀察到,學生從1年級入學,尤其在清潔的擦東西、掃地等生活技能較為缺乏,因此盡量給小朋友學著做環境清潔。

李一聖說,校內廁所現由4至6年級學生負責,校方會在學校日向家長說明,學生打掃廁所可培養責任感、提升個人公德心及同理心、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等好處,「因為要自己打掃,大家會比較愛護環境,環境弄髒要自己整理,無形中增加同理心和公德心。」

他強調,學校會安排1位老師指導,在學生打掃過程協助,並於學生掃完後,再巡視是否需強化清潔部分;學校期末也會特別獎勵打掃廁所的學生,給予成就感和榮譽感。

「學生清潔是因為自己在使用,要是別人用的,他們也要掃,那去掃公共廁所算了。」一名國中校長認為,委外有委外的原則,不是學生造成的,就由造成者來處理,他們不會掃但會付錢,因此該校以場租作為清潔費,聘人於場地租借隔天、學生上課前來打掃。

該校長坦言,學生在校掃廁所已行之有年,因學校無任何預算可支應環境清潔,「我們沒有錢找別人,也沒有人可以找」,當被學生問為何要他們來掃,就要扣上環境是學生在使用等有意義的原因;生活教育可換多種方法執行,要學生掃廁所是不得已。

他觀察,過去的孩子從小學到高中都被訓練打掃,時代變遷,學生在家生活訓練不如以往,有些可能連掃把都沒摸過,不知廁所怎掃,家長也不會掃,都外籍移工在掃,使得學校的生活教育成本更高、增加困難度,「不是交代工作給學生,他們就會做,還要交代怎麼做。」

中正高中校長江惠真表示,學校廁所部分學生、部分委外打掃,因校園開放,低樓層的廁所以場地租金委外清潔,高樓層則是學生使用、自己打掃;寒暑假、開學前則會委外清潔公司大掃除一次。

江惠真說,教育部、教育局三申五令,廁所不能委外要自己掃,但每校的校園大小不一,教室與廁所配置也不同,例如中正高中每3間教室就配有1小間廁所,學生要在15分鐘要掃完,還沒法上廁所,打掃廁所的數量與時間都有些緊繃。她認為,不是捨不得學生清潔或學生不會打掃,而是公共衛生品質仍須兼顧,教育政策應有討論空間。

北市興隆國小學生打掃廁所,校方於學期末會特別獎勵,給予他們成就感和榮譽感。圖/興隆國小提供
北市興隆國小學生打掃廁所,校方於學期末會特別獎勵,給予他們成就感和榮譽感。圖/興隆國小提供
北市興隆國小由學生全面負責廁所掃除工作。圖/興隆國小提供
北市興隆國小由學生全面負責廁所掃除工作。圖/興隆國小提供

校園 廁所

延伸閱讀

北市這些學校孩子免掃廁所? 家長年出數十萬「全外包」

握有年輕時裸照?北市美女議員遭威脅 怒嗆「嚇不了我」

涉闖紅燈還擅坐警車 北市市場處科長被判拘役30天、緩刑2年

726投不同意罷免 北市5藍委聲明「一個都不能少」

相關新聞

北投國中女壘隊食物中毒 月底將赴美比世界大賽

北投國中女子女球隊球員驚傳出食物中毒事件,共有8人就醫,校方證實表示,球員參與晚間課程有一起叫外賣,食用完畢後有出現身體...

民團調查:近6成小學生性知識不及格 半數靠上網搜尋自學

「老師,為什麼女生會流血?」面對孩子純真的提問,多少大人選擇閃躲或敷衍?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兒福聯盟今共同發布『202...

114年免試入學分發結果出爐 錄取率99.63%

114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及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今天公告分發結果,報名人數總計11萬4257名,錄取11萬383...

高中免試入學上午11時放榜 查詢方法看這裡

114學年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今放榜,今年會考考生共計15萬7504名,各就學區將於今日上午11時公告分發結果,考生可上...

高中就近入學獎學金無預警遭教部砍 學校主任嘆已招生「很尷尬」

國教署每年補助就近入學獎學金,國中生升高中時若就近入學地方高中,且保持一定成績,每學期可領取1萬元獎學金,從高一到高三最...

側身全裸?國小女童肚皮舞服裝太性感惹議 承辦單位:家長覺得可愛

新北市近日舉辦一場國小學生舞蹈觀摩賽,其中女童表演肚皮舞時所穿服裝引發民眾熱議。從社群網站外流的影片畫面可以看到,除了一名年紀較小的女童穿著正常外,其他女童從側身看「幾乎全裸了」,引發正反討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