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豪雨加滿潮!彰化鹿港天后宮淹水 路上變小河家具、瓦斯桶漂流

小暑過完4生肖禍從口出?豬流言纏身、「2動物」太安靜也中箭

老天有眼…土城警沿國道下苦功 謝男犯案凶器居然真找到了

少子化來襲 115學年國立私立高中班級人數上限再減一人

教育部表示,希望能藉由中等學士後教育學分班的多元培育管道,讓具備相關專長與經驗的人士,為教育注入新的力量。聯合報系資料照
教育部表示,希望能藉由中等學士後教育學分班的多元培育管道,讓具備相關專長與經驗的人士,為教育注入新的力量。聯合報系資料照

繼上學年下調國立、私立高中學校班級人數上限,教育部日前核定115學年再減一人,每班上限33人、私立學校每班43人。對此,教團表示,高中教育現場特殊生安置比例升高、學生偏差行為事件頻傳,調降班級人數讓教師更能關照學生需求,也達成精緻化教育目標。

國教署114學年度調降國、私立高中招生班級人數上限,除竹苗區外每班均少一人,國立學校每班34人、私立學校每班44人。日前國教署再核定國、私立高中115學年度招生班級人數,除竹苗因新興人口成長,班級人數維持不變,其餘縣市國立學校每班均再少一人,國立學校上限33人、私立學校43人,進修部則為每班38人。

教育部表示,因應少子女化趨勢,在107至109學年進行第一波高中職調降班級人數後,現在朝向引導學校精緻辦學,在班級人數調控面向採「公私立衡平考量」、「分階段穩定調降」方式處理。115學年調整後,學校倘有「再」調降班級人數的因地制宜需求,得函報教育部審視合理性辦理。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各教育階段學生數預測報告,高一生源人數114學年降至低谷18萬2276人、116學年龍年效應攀至高峰22萬3806人,並在117學年至121學年維持在20萬人上下不等,之後學年長期呈現遞減趨勢。教育部表示,為考量容納上述學生數回升所需班級規模,並維持各就學區就學機會率,目前不宜提前進行全國性大規模班級人數調降。

全教總副秘書長兼高中委員會主委巫彰玫分析,116龍年效應只是少子女化趨勢的最後一個反彈,之後人數便是一路下滑。113學年度國立學校高一的班級人數在33人以上的班級約佔三成多,人數在30人以上約佔五成多,也就是說,在班級數不變的情況下,到116年即使人數反彈,也不致無法容納。

巫彰玫指出,全教總持續倡議推動精緻國教,落實108課綱素養導向教學,樂見並肯定教育部正面回應全教總主張,於115學年度再調降班級人數。調降班級人數除了是因應少子化的自然趨勢,更重要的是達成精緻化的教育目標。且高中教育現場特殊生安置比例升高、學生偏差行為事件頻傳,調降班級人數讓教師更能關照學生的個別需求。

全教總 國教署 少子化 教育部

延伸閱讀

蘇巧慧爭取4千萬升級校園設施 藍議員:中央應落實財劃法

彰化退場明道大學遭前校董提告 需還款1.15億元

經費減少?高科大深耕獲2.8億元「居技職第3」 教育部解釋

監委:教育部對足協補助款涉有疑義 已申請調查

相關新聞

114年免試入學分發結果出爐 錄取率99.63%

114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及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今天公告分發結果,報名人數總計11萬4257名,錄取11萬383...

高中免試入學上午11時放榜 查詢方法看這裡

114學年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今放榜,今年會考考生共計15萬7504名,各就學區將於今日上午11時公告分發結果,考生可上...

高中就近入學獎學金無預警遭教部砍 學校主任嘆已招生「很尷尬」

國教署每年補助就近入學獎學金,國中生升高中時若就近入學地方高中,且保持一定成績,每學期可領取1萬元獎學金,從高一到高三最...

側身全裸?國小女童肚皮舞服裝太性感惹議 承辦單位:家長覺得可愛

新北市近日舉辦一場國小學生舞蹈觀摩賽,其中女童表演肚皮舞時所穿服裝引發民眾熱議。從社群網站外流的影片畫面可以看到,除了一名年紀較小的女童穿著正常外,其他女童從側身看「幾乎全裸了」,引發正反討論。

影/高雄市某高中生衝突影片瘋傳 教育局:涉兒少個資勿散佈

高雄市小港區某高中傳出嚴重互毆衝突事件,釀3人受傷,「校園全武行」影片昨天更在網路瘋傳。校方今出面說明影片涉兒少個資隱私...

高雄市小港某高中驚傳校園霸凌打到腦震盪!3人送醫

高雄市小港某高中昨天傳出校園霸凌事件,起因疑似一起推門碰撞意外,學生起口角進而引發肢體衝突,造成5、6名學生互毆暴打,3...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