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5%學童自曝曾被網暴 網路霸凌讓自傷風險多5倍

網路使用時間與心理健康有關係?董氏基金會調查國高中職學生發現,上網時間超過6小時者,憂鬱程度明顯較高,並且每100名學生中5人在一年內曾被網路霸凌,其中更有24%者曾經有自傷自殺企圖。知名退役球星郭泓志與全台12所校園共同呼籲,面對網路霸凌以「冷、閃、存、封、聊」五個行動,照顧自己心理健康。
董氏基金會在2025年3至5月間以全台國高中職生為對象,進行青少年網路使用與心理健康調查,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無論是壓力、感到孤獨及近兩周「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的比例,上網總時數「大於6小時」者皆高於「不到1小時」者。
葉雅馨說,4.9%受訪者,在一年內曾被網路霸凌;以113學年度國高中職生數111.8萬人換算,遭網路霸凌人數恐高達5萬4782人。其中遭受到網路霸凌,選擇求助/訴說的對象以「同學朋友」32.3%居多,其次是「母親」23.4%,找「父親」者為7.4%,都比向學校輔導室老師(2.3%)或其他老師(4.4%)為多,更有17%青少年選擇「不求助他人」。
另,網路霸凌對生活、憂鬱情緒影響甚大,葉雅馨指出,曾被霸凌者有自傷或自殺企圖高達23.6%,是沒被霸凌者(5.5%)的近5倍。
新北市五峰國中校長呂治中說,改善網路霸凌不能只靠學校、老師對同學的單向溝通,因此培育學生作為網路霸凌的預防管理員,變成是由同儕間的分享,學生更有意願參與;日前有舉辦「反霸凌日」活動,邀請師生攜帶象徵的「黃色」物品一起響應,更有凝聚力。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表示,因為網路發展,很常一發生就發在網路,並沒有考慮到可能造成的影響;面對各種即時性的留言互動,也要學習面對批評的能力,培養新媒體的使用素養與情緒調節能力,讓自己不輕易受影響。
陳質采呼籲,如果碰到網路霸凌,可以採取「冷、閃、存、封、聊」五個關鍵行動,第一先冷靜,不被帶節奏,不急著回嗆。第二先閃人!離開螢幕。第三截圖備份存證據,保護自己。第四封鎖帳號、檢舉言論,切斷惡意來源。第五找人聊聊,不用自己扛。
以往棒球守位多負責「後援投手」角色的郭泓志說,自己作為後援投手,常面對高壓,但當專注自己當下的任務,自然就會穩定不被情緒干擾;賽上表現也容易成為網路霸凌對象,更需要調適自己,用幽默感面對。他呼籲,校園宣導活動走入南部,也喊話網紅們一起傳遞正面力量,停止網路霸凌。
2025年停止網路霸凌日校園響應活動,由台北市螢橋國中、金甌女中、新北市三峽國中、五峰國中、新泰國中、淡水國中、金陵女中、新北高中、林口高中、宜蘭縣礁溪國中、屏東縣潮州國中、台東縣關山國中師生,5、6月期間將校內進行停止網路霸凌相關宣導活動,並於自媒體平台貼文響應。
▪整理包/114年升大學分科測驗 8科完整試題與解答
▪獨/台師大女足爆抽血換學分 教練深刻反省:被控霸凌太沉重
▪教練成就不應被抹滅 簡奇陞籲「勿霸凌」:誠摯道歉絕對接受
▪台師大粉專悄刪周台英道歉信止血 網轟:丟臉的學校
▪上頂大還不夠?台大生不解1情況被質疑洗學歷 網:很合理
▪怕畢業後無結果!女學生遭師騷擾「下跪陳情」 校方反應曝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