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再轟鮑爾 Fed獨立性遭疑 美股道指崩近千點 那指跌逾2.5%

綜合高中大減 校長:敗給升學環境

綜合高中只剩50校 製表/張博瑞、李芯 圖/聯合報提供
綜合高中只剩50校 製表/張博瑞、李芯 圖/聯合報提供

國教署過往曾砸大錢補助各高中職辦理「綜合高中」,不過十幾年過去,現存的綜高數量卻不及全盛時期的三分之一。根據教育部統計,一一二學年度,全台綜高只剩五十所學校,較前一學年再減四校。

私中盟發起人、復旦高中校長陳建佑直言,綜高只適合不需考試升學的環境,但在現行的升學環境下,學生還是得兼顧學科、準備考試。更有綜高教師大嘆,一校兩制,教師負擔沉重,「綜高根本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了」。

現行學制下,高中分為普通高中、高職、綜合高中三大類,其中綜合高中為普高、高職的綜合體,高一課程和一般高中、高職差不多,高二開始分流,學生可選擇學術學程或專門學程,高中三年級進行專精學習 。

根據教育部統計,綜合高中自八十五學年度試辦至正式納入「高級中學法」,當年度僅十八校,隨後逐年增加,一直到九十三學年度達到巔峰,全台共有一六二所綜合高中,不過隨後走下坡,一○八學年度剩七十二所綜高,一一二學年度更僅剩下五十所。

大安高工校長楊益强說,北市目前僅三所公立學校仍在辦理綜高,其實都是為學生「硬著頭皮」繼續辦。以大安高工為例,綜高錄取分數會稍低於該校電機、資電等熱門科系,但綜高就提供學生「巧門」入學,基於給予孩子華麗轉身的機會,儘管學校在安排師資、資源調配上較繁瑣,還是繼續辦。

不過有綜高教師直言,對於小學校來說,校內同時存在綜高和技高是蠻大的負擔,畢竟兩學制的教學內容、著重方向皆不同,除了現場教師要額外花心力規畫外,校方也要將稀缺的資源分散。

實際上,近年不少綜高學制的學校紛紛轉回純普高或技高,其中新竹市老牌技職學校新竹高工就於一一一學年度開始停招綜高。

新竹高工表示,一○八學年度課綱課程多元,一般職校的綜高班級數少,開課數受限,難滿足學生需求,教師亦不堪重負,不如專心辦好學校專長的職業類科。目前招生狀況完全沒問題,一直都是滿額完招。

全教總高中學校委員會副主委臧俊維則認為,除了「一校兩制」會讓校內教師忙得暈頭轉向外,綜高的「教材」一直是十幾年來未解之題。他質疑,教育部並沒有規範屬於綜高的課程架構,各校在高一基本學科要選擇普高或技高的教材都可以,但兩者程度差異頗大,要如何通用?

對此,教育部回應,設立綜高是提供升學、就業性向尚未確定之學生另一個選擇。現針對綜高已訂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各校編選教材應符合其規定辦理,並可依學生需求,自主發展校本課程與教學。

教師 教育部 新竹

延伸閱讀

畢業生大增規模仍擴增 陸教育部新設26所大學招生29萬

大學海外聯招人數創新低 馬來西亞、香港僑生為何不愛來台了?

前約聘人員涉詐教育部近10萬 貪汙判1年10月緩刑3年

川普簽令解散教育部 最大受害者是誰?美大學學費恐再飆高

相關新聞

唱出布袋戲的磅礡大氣 雲林國小合唱團驚艷評審7月將登國際大賽

雲林縣斗六市雲林國小合唱團日前以融入布袋戲文化的創意編曲驚豔評審,再度拿下全國雙特優,將於7月到韓國濟州島參加世界合唱大...

屏東偏鄉小校水泉國小女籃奪冠 不忘帶上月琴表演恆春民謠

屏東縣恆春鎮水泉國小全校僅35名學生,學校發展籃球、恆春民謠,學生們今年3月參加2025全國籃球錦標賽U12女子MINI...

難怪大家不喜歡數學...他分享國小低年級「超難算式題」:誰解得出來?

國小低年級的數學題你解的出來嗎?一名男網友分享「國小低年級資優班」數學題,題目中展示著一個直式加法算式:「丙乙+丙甲=甲乙丙」,試求甲、乙、丙分別是多少?」,此問題難倒一堆網友,紛紛直呼:「難怪一堆人不喜歡數學」。

基隆二信將設半導體實驗班 菁英式教育培訓出大學新生

基隆市二信高中今天表示,順應全球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趨勢,二信電機科成立「半導體實驗班」已獲教育部同意,未來將與設有半導體...

家長會幹部 雙北擬納排黑條款

台南去年創全國之先訂定學校家長會長「排黑條款」,但雙北都無嚴格規範,家長憂心,保全也要良民證,家長會幹部某種程度也屬「校...

羨慕!生生喝鮮乳 18.4萬童受惠蔣萬安曝1條件評估擴國中

北市長蔣萬安推動「生生喝鮮奶」今與六大通路政策說明會。由於有網友喊「羨慕台北人」,還有家長希望擴及國高中,蔣萬安今被問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