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住蘇聯?川普「大清洗」各機關1類部門 再威脅未舉報抗命者下場慘

精舍推車運屍疑凌虐命案 吳姓女住持3人交保...限制出境科技監控

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學生科技護溪 竹溪水質解密為環境發聲

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六年級學生,化身小小水質守門員,走訪竹溪,深入觀察竹溪的生態環境,並運用科技工具檢測水質檢測。記者鄭惠仁/翻攝
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六年級學生,化身小小水質守門員,走訪竹溪,深入觀察竹溪的生態環境,並運用科技工具檢測水質檢測。記者鄭惠仁/翻攝

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六年級學生化身小小水質守門員,走訪社區竹溪,深入觀察竹溪的生態環境,並運用科技工具檢測水質檢測,發現水質變得更乾淨了,用行動為守護家園河川盡心力。

大同國小校長李素珍說,竹溪是穿梭於台南舊城區的荒野型河川,經整治後,變為美麗的景點。師生實地觀察後發現,除了靠近林森路排水箱涵處有少許臭味外,其餘之處明顯感受到水質的清澈及生態環境的改變。但學生更想知道,「竹溪溪水經過水質淨化場後,水質有符合標準嗎?溪水更適合生物生活嗎?生態系統更健康嗎?」學生們一連串的疑問,正是啟動行動力的源頭。

因此,學校安排學生到竹溪水淨場參觀,了解竹溪水質淨化原理,並取得汙水進流水及到竹溪溪水的樣本進行檢測分析,了解PH、溶氧量、電導度、水溫的變化,發現汙水透過水質淨化場的處理,讓水中的溶氧量從不到2ppm的數值,大幅提升至5.8ppm,提升了水中的溶氧量,營造生物更友善的生存環境。

李素珍表示,師生透過參與「教育部數位學習學校推動計畫」,讓學生們藉由計畫的資源,運用先進的科技設備檢測水質,不僅學習了水質檢測的相關知識,並實際操作水質檢測設備及APP,即時檢測出水質數據,同時培養了科學探究的精神。

學生蔡清耀分享,實地的踏查後,更深刻體會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透過大家一同維護水資源,才能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也有學生說,竹溪生態豐富,在竹溪裡發現吳郭魚、線鱧、大肚魚、斑龜等悠游其中,白鷺鷥、紅冠水雞等鳥類也在岸邊覓食,雀榕上更聚集了許多亞洲輝椋鳥。老師欣喜,踏查過程展現學生的好奇心、觀察力與學習力。

李素珍希冀透過問題探究活動,讓學生們從小能結合「生活觀察」、「理解」、「歸納」的能力,建構學生的「知識」、「能力」、「態度」,培養學生在不同情境中運用所學的能力,使他們具備隨時帶著走的能力;更透過科技的輔助,讓學生們更方便地記錄及分享觀察結果,並激發探究精神。

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六年級學生,化身小小水質守門員,走訪竹溪,深入觀察竹溪的生態環境,並運用科技工具檢測水質檢測。記者鄭惠仁/翻攝
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六年級學生,化身小小水質守門員,走訪竹溪,深入觀察竹溪的生態環境,並運用科技工具檢測水質檢測。記者鄭惠仁/翻攝
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六年級學生,化身小小水質守門員,走訪竹溪,深入觀察竹溪的生態環境,並運用科技工具檢測水質檢測。記者鄭惠仁/翻攝
台南市東區大同國小六年級學生,化身小小水質守門員,走訪竹溪,深入觀察竹溪的生態環境,並運用科技工具檢測水質檢測。記者鄭惠仁/翻攝

台南 景點 水質

延伸閱讀

海委會攜手地方守護台灣蚵仔 嘉義布袋水質自動測站啟用

嘉縣布袋水質監測站啟用完成南北監測 全面監控保障養殖

【即時短評】竹溪集多重特色國內罕有 台南城市發展應給力

高雄高爾夫球場違法用農藥 恐汙染澄清湖水質…遭環保局重罰百萬元

相關新聞

少子化 高中免試名額18.8萬 創新低

教育部昨公布一一四學年度高中免試入學、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及五專完全免試入學等招生簡章,在少子化影響下,高中免試入學名額...

校園耕田種菜...首屆國家食農教育獎 彰化北斗國中獲表揚

第一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今頒獎,彰化縣北斗國中2014年起步,在校園開闢農田、搭建雞舍,成立學生社團參與農耕和學習田...

北市委辦德育經營幼兒園捲狼師案 教育局:7月底提前解約

由德育護理健康學院學院於北市經營的2家教保機構,日前有狼師對孩童不當對待遭起訴,其中一所非營利幼兒園由北市教育局委託辦理...

外籍師遭小學生比中指 施景中:大人不良身教深深危害下一代

英國籍美語補習班老師Liza Milne遭2名國小6年級學生比中指,家長卻毫無作為,讓她憂心孩子未來的發展。台大醫院產科...

影/「什麼叫做不見了」學生找嘸考卷 女老師暴怒踹桌椅畫面曝光

宜蘭礁溪鄉某國小一年級學生疑因找不到考卷惹怒老師,女老師大聲斥責質問學生,還踹踢學生桌椅,全班學生嚇到不敢講話,被踹桌椅...

高一女教國一弟數學「氣到哭」 網勸教育外包:為家庭著想

用心教導別人對方卻不領情,真的會讓人很委屈。近日有一位高中生發文,表示自己在教國一弟弟數學時十分認真,但弟弟卻相當不耐煩,讓她直接「氣到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