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吳明達槍擊案幕後角頭郝廣民車禍 警界、道上兄弟驚訝

LINE ID設定有禁忌!官方示警注意3件事 這行為「有1次更名挽救機會」

瓊瑤辭世 退休台師大教授回憶:大學採訪初見瓊瑤卻夢想破滅

陳學聖:教育部調查避重就輕 無助改進「學習歷程檔案」

教育部與「作伙學」團隊9月發布「113年全國高中學生與教師問卷調查成果報告」,結果顯示高中教師對學習歷程檔案有正面看法;但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指出,教育部的調查避重就輕,對「學習歷程檔案」制度的改進,並無幫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與「作伙學」團隊9月發布「113年全國高中學生與教師問卷調查成果報告」,結果顯示高中教師對學習歷程檔案有正面看法;但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指出,教育部的調查避重就輕,對「學習歷程檔案」制度的改進,並無幫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與「作伙學」團隊9月發布「113年全國高中學生與教師問卷調查成果報告」,顯示高中教師對學習歷程檔案有正面看法;但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指出,教育部的調查避重就輕,對「學習歷程檔案」制度的改進,並無幫助。

陳學聖指出,「作伙學」團隊在該調查成果報告中,針對學習歷程檔案指出,「製作課程學習成果的目的,也在協助學生探索志向,培養素養能力」。但在該份調查成果報告中,卻只針對「培養素養能力」面向進行調查,指出「六成以上學生認為製作課程學習成果有助於自身培養素養能力」,「高達九成以上學生認為從製作課程學習成果的過程中,學到至少一樣素養能力」。對於「探索志向」面向,卻僅表示「近八成的教師認為可以協助學生探索志向」,而學生族群是否也有同樣想法?該團隊卻避而不談。

陳學聖說,根據教育團體EdYouth同樣於今年發佈的調查結果,有超過五成的學生,認為學習歷程檔案制度對「生涯探索」沒有幫助,且有超過六成的學生,對於「學習歷程檔案制度是選擇生涯探索的最大誘因」表示「不同意」,同時並有許多學生對於學習歷程檔案與生涯探索的連結,給予負面評價,顯示學習歷程檔案對學生「生涯探索」的幫助,十分有限。

陳學聖也指出,教育部自109年起,編列「作伙學: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預算,逐期遞增,至114年2月底止,規劃經費累計高達7690萬元,其重點工作之一為製作「課程學習成果呈現建議」手冊,規劃提供給高中生、高中教師及大學教授。但根據EdYouth的調查,僅有9.58%的受訪高中生表示熟悉「作伙學」手冊功能與使用方法,不熟悉者則高達76.02%,其中「非常不熟悉者」高達65.55%,與教育部所宣稱效益落差極大。

陳學聖呼籲,教育部應將既有資源做更有效的利用,持續檢討改進「學習歷程檔案」制度,而非僅是致力於政策宣傳,否則,將難以達到賴清德總統競選時所期許的,「成就每一個兒少,都能夠得到多元、均優的教育環境」。

教育部 素養 陳學聖

延伸閱讀

新北鶯歌國小課程融入碳匯 廚餘養黑水虻淨零碳排

指林右昌人馬霸凌基層員工 國民黨籲教育部介入調查

分發入學8月中放榜太匆促 台大建議教育部提前、盼115學年調整

中共圍台利劍軍演 陳學聖:對台灣毫無效果

相關新聞

小四兒超美硬筆字 老師大讚「寫字好看」…網友驚艷:太漂亮

國小正是適合多方面發展才藝的時期,不少家長會選擇送孩子去上才藝班或是參加學校的才藝課。近日就有一位母親在臉書「爆料公社」發布一張照片,可以看見聯絡簿上工整又成熟的硬筆字,就連批閱的老師都忍不住讚嘆「寫字好看」,大讚孩子的寫字功力。

被迫染黑…「天生紅髮女」老遭學校記過 網搖頭:到底禁什麼?

每個人天生的「髮色」不盡相同。一名女網友發文抱怨,她天生頭髮就是「紅色」的,從小就被老師懷疑是否有染髮,甚至還常常被「記過」,讓她感到很困擾,對此,不少網友質疑學校的「髮禁」規定。

成人摔不起的運動 彰化村東國小拿獨輪車三項第一也蟬連冠軍

彰化縣村東國小3年前發展獨輪車運動,教師也要練習,兒童耐摔,成人跌跌撞撞撞意外開啟轉變契機,今年縣長盃民俗體育(獨輪車)...

桃園2高中生偷拿回手機 導師發現暴怒…竟將學生狠摔在地

桃園市新興高中2名學生上周趁學校運動會空檔,私自到教室取回統一保管的手機,導師發現後和2名學生發生口角衝突,一怒之下,導...

影/美女老師長腿短裙跳三振舞...破10萬人觀看 嘉中運動會成嬌點

嘉義高中昨天舉行運動大會,有學生拿手機將教英文蔡姓女教師,與同學跳三振舞影片,貼在社群網站threads,女教師穿迷你短...

違睽20年打進HBL前十六強 彰化成功高中籃球隊立志刷新彰化紀錄

去年高中籃球聯賽,大肚溪以南沒隊伍晉級十六強,今年彰化縣立成功高中籃球隊推進防守線,距彰化縣高中球隊打進十六強睽違至少2...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