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幼兒園結合社區資源 體驗菜園和廟宇文化
教育部鼓勵非營利幼兒園結合在地社區資源,透過參與廟宇慶典、走訪步道、菜園體驗等方式,讓幼童認識居住的土地,進而產生學習興趣。
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介紹非營利幼兒園結合在地資源的課程。桃園市大溪非營利幼兒園為讓幼童走入社區,在教師們的用心規劃下,將學習場域擴大到水岸生態步道、阿嬤的菜園等,也參與鄰近田心里福德祠的「土地公誕辰活動」,以及街口溪步道闖關等,讓幼兒對自己生活的社區有深刻的感觸。
鄰近屏東縣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的長興非營利幼兒園,從班級命名、服飾到環境佈置,隨處可見客家文化元素,如以桂花、玉蘭命名班級、以客家「藍染」運用於服飾和環境布置等。
長興非營利幼兒園也結合社區資源,讓師生經由彩繪燈籠手做課程、向客語薪傳師學客語、親子共同體驗擂茶等活動,將各種客家元素融入幼兒生活,增進幼兒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
教育部表示,非營利幼兒園收費第1胎每月新台幣2000元,第2胎1000元,第3胎及低收、中低收入戶免繳費用,並以需要協助幼兒為優先招收對象。教保活動課程透由結合在地資源,提供孩子豐富多元的學習環境。相關資訊可參考教育部網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