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水交織的聽障求學路 她突破困境成全校唯一模範生

15歲國中生「妮妮」宋家妮從小失聰,僅能靠電子耳聆聽外界聲音,3年前碰上疫情期間口罩的阻隔,「看不見大家說什麼」面臨求學以來最大困境。在多方支持下,她從桃園北上轉往台北啟聰學校求學,每天往返3小時通學也不喊苦,最後以優異表現獲選國中部模範生,成長蛻變令人欣慰。
妮妮4個月大時被診斷聽覺異常,醫生發現她的左耳沒有耳蝸,右耳耳蝸僅一圈不到,和常人的兩圈半差異甚大,經過手術治療,妮妮2歲時終於能以人工電子耳聽見外界聲音。外向的她參加學校許多社團活動,打擊樂、游泳樣樣來,國小畢業典禮時,還代表畢業生致詞。
不過,聽力上雖獲得輔助,妮妮仍無法和常人一樣流利表達,不只學習單字遠比其他孩子來得辛苦,有時也會遭受同學不經意的言語衝擊;為避免電子耳毀損,妮妮減少參加躲避球等動態團體活動,人際關係也面臨考驗。
妮妮的媽媽說,3年前疫情嚴峻之際,妮妮正升上國中,當時人人口罩「戴好戴滿」,仰賴唇語辨識溝通的妮妮,完全無法正常學習,時常看著同學談笑風生,甚至全班被老師罰站,自己卻不知發生何事,「被邊緣」的孤獨無力感讓妮妮相當痛苦,回家時都在哭,讓父母心疼不捨。
妮妮的父母想幫孩子轉學,但過程波折不斷,因為桃園沒有啟聰學校,妮妮只能遠赴台北,申請手續和時程又相當繁複,所幸在桃園市議長邱奕勝協助下,終於順利轉讀。
妮妮北上就讀啟聰學校,每天一早6點起床,由於路途遙遠,先由家人從龍潭接送到中壢火車站搭國光號,接著獨立搭車到校上學,每天通勤往返至少三小時。受限聽力障礙,搭公車客運時曾因為無法確認感應嗶聲,乘車卡片被鎖卡,她也逐一克服這些生活窘境。
在啟聰學校求學之路越來越穩健,妮妮不僅成績表現優異,曾拿下作文第一名,活動參與也相當積極,她也有了同儕好友,彼此透過手語聊八卦,還可以真正交心。
如今即將直升啟聰學校高中部,妮妮今天在爸媽的陪伴下,特地到桃園市議會感謝議長邱奕勝過去的協助,分享拿到模範生的喜悅。邱奕勝說,很開心看到妮妮能有好表現,他也關心妮妮未來的發展,妮妮說,自己選讀多媒體科,希望用手機、相機等器材,拍出心中的話。
妮妮爸媽陪伴孩子成長,特別感謝過程中遇到貴人相助,讓妮妮能順利轉往更合適的求學環境。宋媽媽回想一路走來酸甜苦辣,也不禁哽咽落淚,她說,聽障生在溝通上易被邊緣化,希望大家能夠有更多同理心與尊重,讓孩子能有更多勇氣開口說話,未來會有無限可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