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Andy開戰!委任律師揭家寧母「違反公司法」 開罰金額曝光

立院龍頭選舉「綠白電話門」柯文哲告吳崢求償100萬結果曝光

小學生變身小農夫 親種「討人厭蔬菜」 烹煮成佳餚

新上國小「討人厭蔬菜翻身計畫」,由老師帶領各班小農種植蔬果,三年級學生在花台種青椒、苦瓜、小黃瓜等蔬果,不但豐收還由孩童將採手的蔬果變身料理。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新上國小「討人厭蔬菜翻身計畫」,由老師帶領各班小農種植蔬果,三年級學生在花台種青椒、苦瓜、小黃瓜等蔬果,不但豐收還由孩童將採手的蔬果變身料理。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國小學童在營養午餐上普遍討厭茄子、青椒、苦瓜和紅蘿蔔等蔬果類,往往造成剩食、浪費過多;高雄新上國小推出「討人厭蔬菜翻身計畫」,由老師帶領各班小農在班級陽台種植各式蔬果,今年三年級學生在花台種青椒、苦瓜、小黃瓜等,不但豐收還由孩童將採收的蔬果親自料理,每個孩子品嘗後都要求再多吃一口,達到食農教育目的。

新上國小都由老師帶領各班教室小農種植各式蔬果,這學期三年級種植了玉米、玉米筍、九層塔、蔥蒜及各種葉菜類,前陣子又種下了青椒、茄子、秋葵及小黃瓜。種植期間許多孩子看到茄子或青椒慢慢開花結果,都覺得花朵及果實顏色很漂亮,但一說到要吃這些蔬菜,仍有半數以上的學生不敢吃。

該校擔任健康課老師的學務主任李慧美平時負責營養午餐的行政業務,為改善孩子不愛吃蔬果狀況,她帶著學生了解這些蔬菜,分析其營養成分,接著在課堂上帶著全班料理,讓學生自行採收、清洗,由每個學生當主廚,輪流拿刀切片並川燙,不少學生嘗試後覺得其實也沒那麼難吃,更有不少學生要再吃第二輪或第三輪。

校長王彥嵓表示,食農教育落實在生活上才是最真實的課程,讓學生自己種植「討人厭蔬菜」,再自己去料理品嘗,會降低學生對這些蔬菜的厭惡感,真正去感受每一種食物的味道,就算討人厭蔬菜也能透過教學與引導,讓孩子願意去嘗試或重新喜歡上,「討人厭蔬菜」也能大翻身讓學生愛上它們,這也是食農教育的重要目的。

新上國小「討人厭蔬菜翻身計畫」,由老師帶領各班小農種植蔬果,三年級學生在花台種青椒、苦瓜、小黃瓜等蔬果,不但豐收還由孩童將採手的蔬果變身料理。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新上國小「討人厭蔬菜翻身計畫」,由老師帶領各班小農種植蔬果,三年級學生在花台種青椒、苦瓜、小黃瓜等蔬果,不但豐收還由孩童將採手的蔬果變身料理。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新上國小「討人厭蔬菜翻身計畫」,由老師帶領各班小農種植蔬果,三年級學生在花台種青椒、苦瓜、小黃瓜等蔬果,不但豐收還由孩童將採手的蔬果變身料理。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新上國小「討人厭蔬菜翻身計畫」,由老師帶領各班小農種植蔬果,三年級學生在花台種青椒、苦瓜、小黃瓜等蔬果,不但豐收還由孩童將採手的蔬果變身料理。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料理 營養午餐 食農教育

延伸閱讀

全台營養午餐廚餘可堆1萬座台北101 專家民團促專法

端午必吃3種「午時菜」補充膳食纖維!3寓意助長壽開運

嘉義縣補助18校廚工薪水 讓營養午餐費用回歸購買食材

嘉義布袋正義國小廢校華麗轉身 獲全球卓越建設獎肯定

相關新聞

屏東偏鄉小校水泉國小女籃奪冠 不忘帶上月琴表演恆春民謠

屏東縣恆春鎮水泉國小全校僅35名學生,學校發展籃球、恆春民謠,學生們今年3月參加2025全國籃球錦標賽U12女子MINI...

難怪大家不喜歡數學...他分享國小低年級「超難算式題」:誰解得出來?

國小低年級的數學題你解的出來嗎?一名男網友分享「國小低年級資優班」數學題,題目中展示著一個直式加法算式:「丙乙+丙甲=甲乙丙」,試求甲、乙、丙分別是多少?」,此問題難倒一堆網友,紛紛直呼:「難怪一堆人不喜歡數學」。

基隆二信將設半導體實驗班 菁英式教育培訓出大學新生

基隆市二信高中今天表示,順應全球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趨勢,二信電機科成立「半導體實驗班」已獲教育部同意,未來將與設有半導體...

家長會幹部 雙北擬納排黑條款

台南去年創全國之先訂定學校家長會長「排黑條款」,但雙北都無嚴格規範,家長憂心,保全也要良民證,家長會幹部某種程度也屬「校...

羨慕!生生喝鮮乳 18.4萬童受惠蔣萬安曝1條件評估擴國中

北市長蔣萬安推動「生生喝鮮奶」今與六大通路政策說明會。由於有網友喊「羨慕台北人」,還有家長希望擴及國高中,蔣萬安今被問及...

41學童受害…台中棒球教練涉性侵 學校6失職教職員下場出爐

台中某國小棒球隊教練涉性侵、猥褻學童,中檢日前依強制性交、強制猥褻等罪起訴該教練。台中市教育局表示,該校前任校長記大過2...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