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畫面曝…台南香鋪店凌晨大火「炮竹聲不斷」 老闆夫婦救出送醫不治

川普執政近百日 學者:台灣還不是美國優先事項

4100億元產業支持方案偷渡預算 滿滿政治算計

想念醫學系有福了!新北師攜手陽交大 高中生專屬18周課程114學年開課

新北7校15位老師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共備,設計18周醫學概論。圖/新北教育局提供
新北7校15位老師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共備,設計18周醫學概論。圖/新北教育局提供

台灣醫學系長期是高中生、家長第一志願。新北教育局近年積極與大學合作,借重大學師資專才開設生醫科技、AI人工智慧等熱門課程,不過考量高中生需求,新北7校15位老師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共備,設計18周醫學概論,預計114學年度上線高中數位教學平台,讓所有新北高中生都能選修。

新北教育局2021年起媒合高中與大學共創學習,111學年度起與陽交大學簽訂合作計畫,高中各校可為學生挑選線上課程,去年也與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的清大、陽明交大、中央、政大等4校簽署MOU,由大學教授專班開設AI人工智慧、生醫科技等熱門課程,其中醫學相關科系一直是熱門課程,不過高中端較缺乏醫學相關專業、大學段則難掌握高中生學習狀態。

教育局中等教育科長吳佳珊說,為解決大學、高中端不足,今年首次讓兩邊師資一同共備,展開為期一年的UHCOOL線上課程共備工作坊,產出18周嚴謹醫學概論線上課程,預計114學年度上線高中數位教學平台,各校老師能自行在平台選課,所有高中生均能受惠,更能豐富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同時教育局也正進一步跟陽交大談線下課程,盼能讓學生到實驗室實作。

教育局指出,陽交大學針對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衛政策三大主題,分別由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紀凱獻、生理學科技研究所教授阮琪昌、急重症醫學研究所教授鄭玫枝,及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鏗任共同參與課程設計,協助高中生提早認識研讀醫學領域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永佳說,過去正規的醫學教育僅是少數大學生才有機會接觸,這次合作方案為高中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和機會。

新北市7校15位教師參與共備,參與教師均為生物、化學、健護專業背景。新店高中教務主任、健護教師張惠芝說,對參與課程共備充滿期待,特別是過去普高一直缺乏醫學相關背景的專業師資,因而無法開設相關課程,如今藉由高中與大學的攜手合作,有專業師資提供扎實的基礎知識,課程設計也會採單元模組化,讓開課教師可以彈性運用,更貼近學生的學習需求。

新北7校15位老師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共備,設計18周醫學概論。圖/新北教育局提供
新北7校15位老師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共備,設計18周醫學概論。圖/新北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 醫學系 陽明交大

延伸閱讀

深坑大火惡臭民怨…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自行請辭:懲處同仁做不下去

教育部補助17所大學法律系 赴社區、偏鄉推廣法治教育

台日文化交流 日本5所大學學生嘉義大學春季課程體驗新鮮有趣

新北三重建物傾斜傳瓦斯外洩 消防局:已關漏氣點

相關新聞

唱出布袋戲的磅礡大氣 雲林國小合唱團驚艷評審7月將登國際大賽

雲林縣斗六市雲林國小合唱團日前以融入布袋戲文化的創意編曲驚豔評審,再度拿下全國雙特優,將於7月到韓國濟州島參加世界合唱大...

屏東偏鄉小校水泉國小女籃奪冠 不忘帶上月琴表演恆春民謠

屏東縣恆春鎮水泉國小全校僅35名學生,學校發展籃球、恆春民謠,學生們今年3月參加2025全國籃球錦標賽U12女子MINI...

難怪大家不喜歡數學...他分享國小低年級「超難算式題」:誰解得出來?

國小低年級的數學題你解的出來嗎?一名男網友分享「國小低年級資優班」數學題,題目中展示著一個直式加法算式:「丙乙+丙甲=甲乙丙」,試求甲、乙、丙分別是多少?」,此問題難倒一堆網友,紛紛直呼:「難怪一堆人不喜歡數學」。

基隆二信將設半導體實驗班 菁英式教育培訓出大學新生

基隆市二信高中今天表示,順應全球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趨勢,二信電機科成立「半導體實驗班」已獲教育部同意,未來將與設有半導體...

家長會幹部 雙北擬納排黑條款

台南去年創全國之先訂定學校家長會長「排黑條款」,但雙北都無嚴格規範,家長憂心,保全也要良民證,家長會幹部某種程度也屬「校...

羨慕!生生喝鮮乳 18.4萬童受惠蔣萬安曝1條件評估擴國中

北市長蔣萬安推動「生生喝鮮奶」今與六大通路政策說明會。由於有網友喊「羨慕台北人」,還有家長希望擴及國高中,蔣萬安今被問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