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當選5千票、罷免卻要1萬4!陳玉鈴罷免案未通過 藍支持者不滿門檻不合理

集體報錯考科...校方道歉 建臺高中擬「3大措施」補救

研究曝氣溫升1度「心血管死亡風險增2%」 醫提醒4招自保

兒盟:營養午餐NG 8成學生吃不飽

兒福聯盟昨公布營養午餐調查報告,竟有近4成學校菜色NG,兒盟因此呼籲應盡速制定營養午餐專法。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兒福聯盟昨公布營養午餐調查報告,竟有近4成學校菜色NG,兒盟因此呼籲應盡速制定營養午餐專法。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兒福聯盟昨發布二○二三台灣兒少營養午餐調查報告,逾兩成學校每周提供兩次以上炸物、近四成學校每周供應兩次以上魚、肉類加工半成品,營養顯然不均衡;兒盟因此呼籲政府比照日、韓等國制定營養午餐專法,改善餐費不透明、家長難監督等問題。然而教育部早在二○一八年就宣示提出專法,五年來仍不見蹤影,顯然是學童午餐「不營養」的主因之一。

四成學生寧願喝水

調查發現,六成國中生覺得學校營養午餐味道不好、四成覺得菜色太重複、近半數吃的份量比平常少、平均評分不及格;廚餘桶內,六成五為兒童發育過程最需要的青菜,超過四分之一廚餘則為主食。反觀八成學生有吃不飽的經驗,四成寧可選擇喝水、吃零食果腹,正嚴重影響正在發育的兒少健康。

兒盟組織發展處處長黃韻璇表示,重要的營養午餐竟無專法可管轄,廿二個縣市有廿二種規定,缺乏全國一致並符合最基本要求的供餐制度。每當營養午餐出現食安問題,只見地方政府消極地採取重罰方式應對,缺乏積極的預防監管措施,餐費補助亦淪為政治人物買票的籌碼。

營養午餐有三問題

兒盟進一步了解校園營養午餐系統,發現營養午餐有餐費不透明、缺乏家長參與、他處供應取代自校廚房等三大結構性問題。以向團膳公司訂「桶餐」為例,桶餐烹煮的分量小至百人大至千人,加上運送時間,餐點需要提早到上午十時前煮好,代表孩子中午開飯時,吃的是在高溫中悶了兩小時的食物,不易維持食物新鮮度與口感。

黃韻璇認為,即使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已設置學校午餐科,也無足夠法源權責可管轄,必須設立營養午餐專法才能解決此一問題。執政黨立委陳培瑜等人早就召開記者會,提出相同訴求,至今仍不見草案內容,反觀日本與南韓,幾十年前便已制定全國性的營養午餐專法。

教部:蒐集彙整資訊

教育部表示,部版「學校午餐條例」草案已於二○一九年公告,經多次公聽會及座談會,目前名稱調修為「學生午餐及飲食教育條例」。

考量偏鄉學校供應午餐、經費編列、人員配置規畫等議題仍需討論確認,為讓專法立法後能順利運作,已先行推動公立國民中小學午餐廚房精進計畫等,蒐集彙整資訊後作為訂定午餐專法的參考依據。

教育部表示,現訂有「學校午餐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包含盡量不使用魚、肉類半成品,油炸一周不超過二次,供學校依循。將持續依相關法令,結合行政院食安五環等方式,維護午餐供應品質。

營養午餐 教育部 廚房

延伸閱讀

台小學生比日韓胖矮、蛀牙多 家長:問題出在營養午餐

餐費不透明、家長難參與 兒盟呼籲設營養午餐專法

是政府或家長的事情?營養午餐無專法 費用剩食成問題

國民營養法進度停滯 業者:落後日韓 難道還要落後大陸?

相關新聞

北投國中女壘隊食物中毒 月底將赴美比世界大賽

北投國中女子女球隊球員驚傳出食物中毒事件,共有8人就醫,校方證實表示,球員參與晚間課程有一起叫外賣,食用完畢後有出現身體...

民團調查:近6成小學生性知識不及格 半數靠上網搜尋自學

「老師,為什麼女生會流血?」面對孩子純真的提問,多少大人選擇閃躲或敷衍?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兒福聯盟今共同發布『202...

114年免試入學分發結果出爐 錄取率99.63%

114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及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今天公告分發結果,報名人數總計11萬4257名,錄取11萬383...

高中免試入學上午11時放榜 查詢方法看這裡

114學年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今放榜,今年會考考生共計15萬7504名,各就學區將於今日上午11時公告分發結果,考生可上...

高中就近入學獎學金無預警遭教部砍 學校主任嘆已招生「很尷尬」

國教署每年補助就近入學獎學金,國中生升高中時若就近入學地方高中,且保持一定成績,每學期可領取1萬元獎學金,從高一到高三最...

側身全裸?國小女童肚皮舞服裝太性感惹議 承辦單位:家長覺得可愛

新北市近日舉辦一場國小學生舞蹈觀摩賽,其中女童表演肚皮舞時所穿服裝引發民眾熱議。從社群網站外流的影片畫面可以看到,除了一名年紀較小的女童穿著正常外,其他女童從側身看「幾乎全裸了」,引發正反討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