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當選成台灣惡夢徵兆!小笠原欣幸:局勢將有利於中國

獨/台中宗教團借竅驅魔打死人?法院判6女幹部均「無罪」

國1北向泰山轉接道4車追撞! 1車翻覆起火、1人送醫

教育部推跨領域美感教育計畫 全台385所國高中投入教學

澎湖縣澎南國中長期以「在地文化」融入美感教育課程,並以「社區」為主軸,藉由社區故事的傳承推廣社區文化,也使學生建立起地方認同感。圖/教育部提供
澎湖縣澎南國中長期以「在地文化」融入美感教育課程,並以「社區」為主軸,藉由社區故事的傳承推廣社區文化,也使學生建立起地方認同感。圖/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自2019年起委託台師大辦理「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並遴選種子學校、串連地方師資培育大學提供在地化的資源與輔導,推廣中小學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教學與學習體驗。目前全台已有385所國高中、小學與師培合作大學,投入跨領域美感教育,開展學生多元的學習與美感經驗。

教育部表示,「跨領域美感教育」是以藝術為橋梁,透過不同領域老師的合作,開展學生多元的學習與美感經驗。有高中生關注在地焚化爐重啟議題,運用多媒體資訊科技改編、創作樂曲來表達對故鄉自然景物與台東人生活軌跡的深度關懷;有國中學生透過色彩採集、記錄,以社區代表色彩製作手工皂,串起社區居民對城市的共鳴等。

教育部也說,該計畫也透過邀請師培體系師長、各界專業諮詢委員,協同縣市政府共同協助參與計畫的中小學合作學校,建構不同層次與向度的跨領域美感社群。

國立花蓮高工推出一系列桌遊跨領域美感課程,將冰冷生硬的知識結合藝術化為有趣的遊戲,並引導學生透過桌遊設計與製作中學習藝術。透過科學、技術、藝術、語文以及數學等領域融入與延伸,從桌遊形式聯想國文的修辭概念,配合英文的字根與字首單字組合,搭配數學排列組合的邏輯思維,融入化學焰色反應的知識,再到製圖的雷射加工技術,最後結合藝術生活,讓學生擁有美感批判與觀點賞析能力。

國立花蓮高工美術科教師黃兆伸,則在課程中納入美感教育與未來想像,整合跨領域與學科之間的創新內容,進而提升美感融入生活,也積極引導師生從生活題材中探索跨領域學習和美感經驗,共創發10套跨領域美感桌遊課程模組,同時亦培養學生跨領域的團隊合作學習、獨立思考與構思發展能力,進而實踐創新思維和想像未來的影響力。

澎湖縣澎南國中長期以「在地文化」融入美感教育課程,並以「社區」為主軸,藉由社區故事的傳承推廣社區文化,也使學生建立起地方認同感,同時協助生活在這塊土地的學生,透過文字、符號、構圖、色彩及媒材來記錄自己社區的藝術地圖。

澎南國中也透過跨領域教學設計,讓數學不再只是解題與計算,除增加學習動機,更重要是讓學生體驗將數學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蓋」有意思—類人孔蓋文創設計課程,則與鄉土、地理、資訊課程結合,帶領學生深入社區實地踏查、紀錄、採集、繪製社區人孔蓋,並結合跨域美感師培大學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學術資源創作具有澎湖特色的人孔蓋杯墊文創品。

教育部 美感教育

延伸閱讀

遲未見5都處理私中退場 教部二度發函促明年5月前完成

絕世成套清康熙「十二花神杯」罕見登場

品菱角、玩童趣! 台南官田打造藝術小村、嚐在地美味 整座村落都是遊樂場

藝術結合品德教育 僑泰高中公益走廊揭幕

相關新聞

違睽20年打進HBL前十六強 彰化成功高中籃球隊立志刷新彰化紀錄

去年高中籃球聯賽,大肚溪以南沒隊伍晉級十六強,今年彰化縣立成功高中籃球隊推進防守線,距彰化縣高中球隊打進十六強睽違至少2...

她指教師與家長不平等「為何無投訴家長管道?」 網:不求至上只盼尊重

「老師和家長地位真的有平等嗎?」,一名擔任教師的網友近日在論壇上如此提問。該名教師網友指出,老師的上頭有許多「慣老闆」,分別是教育長官、校長、學生、家長,更不滿教育現場都是老師被檢討的情況,該名網友更質問,若教師與家長平等,為何沒有投訴家長的專線。

小四習題難倒眾人 網一看怒了:到底考中文還數學?

小學數學再度難倒眾人!有網友分享一道小學四年級的數學題,「每個披薩平分成8份,6個披薩是?份,是?個披薩」,引發其他人熱烈討論,有內行人透露正解應是48份、6個,還有人質疑「這到底是考中文還是數學?」

班班喝鮮乳8瓶保久乳一次帶回家 師長:都是大人在喝

「班班有鮮乳」政策上路前後引發許多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在立法院備詢時坦言該政策思慮欠缺,明年若無最好的配套則不會貿然...

新北女老師讚8+9學生帥氣發言惹議 鄭英耀:這是不宜的

新北女教師在社群媒體上發表言論讚「8+9」學生長得帥氣,還開玩笑指「老師會等你們3年」。對此,有立委認為行為不當,教育部...

女教師網路意淫男學生呼「老師會等你們3年」 新北教育局調查

新北市某高中女教師,近日在社群分享教職,發現新北市三蘆地區的8+9學生很帥,「這是一個被+9精煉高中生迷到(迷倒)的老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