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學周數高於OECD平均 教團評「加法哲學」所致

台灣不只學生上課時數被評為全球最長,教育部近日公布統計,台灣國中小教師每學年教學周數,高於OECD國家平均二至四周。示意圖,非新聞當事照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不只學生上課時數被評為全球最長,教育部近日公布統計,台灣國中小教師每學年教學周數,高於OECD國家平均二至四周。示意圖,非新聞當事照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不只學生上課時數被評為全球最長,教育部近日公布統計,台灣國中小教師每學年教學周數,高於OECD國家平均二至四周。全教總認為,教育政策長年「加法哲學」思維,怕孩子輸在起跑點,卻恐讓孩子難以適性學習;也有學生團體說,在現今升學壓力、課綱及考試內容並未調整的前提下,縮短學生上課時數確實不容易,希望未來新課綱審議中,能有效降低學生課程時數,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2021年OECD各國教育概觀與教育部統計,我國國中小教師每學年教學40周,僅次於日本、澳洲,高中42周則為OECD國家中最多;教學節數部分,國中小每學年640至800節不等,高中588至672節不等,但各國計算時數、節數方式不一,低標雖較OECD國家平均值略低,但若教師超鐘點,高中雖仍略低於平均10節,但國中小將超過各國平均9至77節。

教師教學周數、節數長,學生上課時數也就長。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羅德水表示,從早期訂定課程標準,到後來九年一貫,以及近年的新課綱,教育核心思維一直怕孩子輸在起跑點,認為越早學習、學越多越好。但課綱是最上位的原則,涵蓋議題卻越來越多,只要有利益團體遊說,教育部就照單全收,在「加法哲學」觀念之下,孩子也失去「適性學習」的教育機會。

羅德水認為,學校課程應該留白,讓師生能在空白課程中好好對話、沉澱,否則把課程塞滿,再來抱怨孩子睡覺時間被壓縮,需要增加睡眠,根本就本末倒置。他也提醒,國教院近來已開始研修下一個十年的課綱,如果思維再不改變,孩子學習時數長的本質也將無法改變。

在今年雙十國慶大會上,有「橘色惡魔」之稱的日本京都橘高校吹奏部表演引起社會大眾關注。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副理事長何蔚慈指出,日本學生9點前後上課、下午3點左右就下課,有許多自由時間可進行課外活動,但台灣在升學壓力、課綱及考試內容未調整情況下,要縮短教學周數確實困難,希望未來新課綱能納入考量,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何蔚慈也提到,2016、2020年都有民眾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延後上學時間的連署,都在短時間內吸引數萬民眾,顯見課程時數過長、學生休息時間不足的現象,已獲得社會各界認同,教育部也因而在本學期開始從取消早自習開始,希望降低學生在校時間,然而青民協調查仍有近半學校未落實。

教育部表示,目前國民中小學專任教師授課節數以每周16節至20節為原則,且不得超過20節,也提高國中小每班教師員額,並補助國中小計畫人力,另也調降國立高中每周教學節數,並爭取1400多位教師員額,並自112學年度起給足教師員額,鼓勵各校依實際需求彈性進用教師,減輕教師授課負擔。

教師員額 教育部 課綱

延伸閱讀

回響/學校發陸製快篩供生惹議 教部發函重申應取得醫材許可

影/台大新校長出爐是否憂「卡管案」重演?潘文忠這樣說

課綱縮減古文、年輕人缺興趣 網點出關鍵:出路太少

首屆108課綱生心聲/志願急轉彎有解 繁星學習歷程做白工?108課綱反成她新選擇

相關新聞

龍寶寶衝高報名 新北私中不增班

12年前出生的「龍寶寶」今年將從國小畢業,新北國一新生比去年增6248人,居全台之冠,教育局估增公立學校200班因應。但...

「枋寮賈永婕」 5校設孝悌獎學金

屏東枋寮位處偏遠,枋寮國中首屆畢業校友何陳美玉有感於家鄉資源不足,常捐贈醫療物資或設備縮短城鄉差距,並在多校設孝悌獎學金...

竹北勝利國中落成 可收1500學生

新竹縣竹北市近年飽受學生超額、學校不足所苦,位於竹北AI智慧園區的勝利國中承擔區域國中就學需求,從2022年起分階段啟用...

白耿豪今從黑幫搶學生 獲SUPER教師獎

新北市SUPER教師獎昨天公布,明志國中老師白耿豪過去在叛逆期一度走偏,所幸當時的指導老師沒有放棄他,讓白耿豪從橄欖球找...

雲林來惠國小 客家風校舍落成

雲林縣二崙鄉來惠國小2021年10月拆除屋齡60年老舊校舍重建,昨天落成;建築設計大量結合詔安客家特色,僅蓋一層樓的行政...

用心體育教學 宜蘭代理師李蕙君 獲蘭馨獎

宜蘭凱旋國中代理教師李蕙君擔任體育組長,管理多支校隊,表現傑出,獲宜蘭蘭馨獎國中組首獎,她表示,宜蘭已超過10年未開國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