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95.2公尺/秒…17級破紀錄強風狂捲蘭嶼 台東人擔心玻璃吹破無法入睡

嘉義縣私立同濟中學停辦國中部 校長發公開信:新的開始

少子化,嘉義縣大林鎮私立同濟中學因招生不佳,新學年度國中部新生入學報到只有個位數,決定停辦國中部,轉型社區高中。圖/翻攝同濟臉書
少子化,嘉義縣大林鎮私立同濟中學因招生不佳,新學年度國中部新生入學報到只有個位數,決定停辦國中部,轉型社區高中。圖/翻攝同濟臉書

少子化衝擊,嘉義縣繼民雄鄉私立協志工商停辦,大林鎮私立同濟中學也因招生不佳,新學年度國中部新生入學報到只有個位數,決定停辦國中部,轉型社區高中,校長高作屏5日發表公開信,說明轉型原因。

「國中部停招不是停止,是另一個新的開始!」高作屏說,60年來同中學培育無數社會菁英,在教育路上努力耕耘,隨著社會型態多元,以培育身心靈均衡發展全人教育為目標,老師以「生命藝術工程師」自我期許。

身心靈平衡發展孩子,有愛心、利他思維、肯服務、正向思考,找到自己亮點,發揮優勢,成績自然會更好,這些年在各行各業頂尖大學,同濟學子都占一席之地,有有競爭力。

高作屏表示,社區型高中是目前教育趨勢,多年來大都市孩子家長不再以明星高中為首選,就近入學可適性揚才,獲得最好發展。特別是108課綱與學習歷程,都需學生探索自己定位人生方向,小校個別化客製化,可讓每個孩子有更好照顧及指導繁星入學。

特色招生、個人申請等多元多樣入學方式,更凸顯社區型學校優勢,特別是繁星入學,更是小校學生進入頂尖大學優勢管道,同在此時機毅然轉型,以熱忱老師,用成熟成功辦學經驗,讓大林、梅山、民雄、溪口、斗南、古坑等鄉鎮高中學子受最好的教育。

縣府教育處說,少子化,今年度國小新生2807人,相較110學年度減少10人、降幅3.7%,兩校新生數掛蛋、3校新生僅1人。國中新生也較上學年度減28班329人、17.3%,同濟停辨國中部要報國教署核准。

教育界人士說,嘉義縣市共同生活圈,教育資源以往集中嘉市,近年來嘉縣立永慶、竹崎高中及許多公立國中,辦學及升學率大幅提升,擠壓私校國高中職生存發展空間。

少子化,嘉義縣大林鎮私立同濟中學因招生不佳,新學年度國中部新生入學報到只有個位數,決定停辦國中部,轉型社區高中,校長高作屏發表公開信,說明轉型原因。圖/翻攝同濟臉書
少子化,嘉義縣大林鎮私立同濟中學因招生不佳,新學年度國中部新生入學報到只有個位數,決定停辦國中部,轉型社區高中,校長高作屏發表公開信,說明轉型原因。圖/翻攝同濟臉書

【文教熱話題】

▪ 【專題】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 青少年邊玩邊學的網路世界
▪ 【專訪】從小「超愛講話」斜槓學生兼網紅 她如何做到14歲YT就有8.6萬訂閱?
▪ 【專訪】親子3C衝突一招化解 媽媽「不窺探」的溫柔:社群就是孩子另一張臉
▪ 【專訪】青少年社群成癮逼瘋爸媽?心理師的殘酷領悟:快50歲感覺快被淘汰
▪ 【專訪】高三生YTR企劃拍片剪輯一手包!父母默默關注、大方贊助設備
▪ 【專訪】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 「數位原生世代」學習神器調查 直播「讀書」竟有百萬人搶看?
▪ 【街訪】封鎖爸媽的原因竟是...青少年都在用的APP你聽過幾個?
▪ 【街訪】學霸都下載什麼App? 直擊Z世代數位學習工具

繁星 嘉義 少子化

延伸閱讀

買便當多拿醬包遭指偷竊 女警母現身致歉:誤認可自取

從農成終身志業 嘉義縣農職人新手村「一季園主」開訓

嘉縣參選人王育敏邀馬英九擔任顧問 組競選國家隊

影/朱立倫帶同參拜奉天宮媽祖 王育敏提觀光大縣願景

相關新聞

苑裡鎮首辦兒童參與式預算投票 12提案電競比賽最高票

苗栗縣苑裡鎮公所推動號稱全台首次舉辦以兒童為主體的參與式預算,上午在鎮立體育場辦投票園遊會,邀學童參與投票,總計投下27...

搶救人社班 院士進駐高中開課

台灣「重理工、輕人文」風氣盛,政府又力推資通訊領域,儘管新課綱增設人文選修課,仍挽不回高中人社、語文資優班式微趨勢,大學...

竹中校史館提報文資 8日現勘

新竹高中校史館已有91年歷史,乘載師生共同記憶,如今做為校史館常設展區,由於缺乏空調設備又漏水,竹中校友今年向文化部提報...

高雄近萬弱勢學生 今起可持卡到超商兌換生理用品

高雄市生理用品數位票卡今天正式上線,經濟弱勢學生可持一卡通票卡到4大超商兌換多元生理用品,估計有9000名學生受惠。

花蓮國中生少229人 3國小0新生

昨天開學日,花蓮縣內國中學生數較上學年度減少229人,減少3班,國小增加106人、3班,不過,國中小新生數都減少,港口、...

國小開學日 多校新生入學僅1人

昨天開學日,高屏澎東多所學校新生僅個位數,甚至只有1人,高雄市新生2萬761人,較去年減少1002人,有42所學校新生1...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