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股上漲166點收22,273點 台積電上揚18元收990元

百貨文創商品真假難辨?他見淘寶貨翻5倍賣 內行揭槓盤子話術

國際連鎖飯店男員工闖女湯區大喊「快出來」 裸體女客怒批:誇張

陽明交大開心農場DIYGreen 打造零廢棄循環型都市農園

DIYGreen基底以回收瓶截留雨水再利用供植物生長,透過引水條的毛細現象引水至土層,不須時常澆水,新竹以北的地區靠雨水就足以維持植物生長。圖/陽明交大提供
DIYGreen基底以回收瓶截留雨水再利用供植物生長,透過引水條的毛細現象引水至土層,不須時常澆水,新竹以北的地區靠雨水就足以維持植物生長。圖/陽明交大提供

歷經14年研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高正忠所帶領的團隊,完成第一個在家中陽台即可建置的零廢棄循環型都市農園,可望有效解決台灣所面對的熱島效應、大量回收瓶及廚餘處理等環保問題。

高正忠表示,研究團隊所開發的循環型農園DIYGreen可在屋頂、陽台等水泥地上創造綠地,幫助屋頂降溫達到節能減碳減緩熱島效應。

台灣每年用掉數十億支瓶子,DIYGreen可原型再利用回收瓶為基座儲存雨水供植物生長,且讓民眾在家中屋頂、陽台及任何平坦面即可應用DIYGreen盆型組或框型組,種植零食物里程的蔬果,如芭樂、百香果、瓢瓜、絲瓜、蕃茄等。

陽明交大DIYGreen農園的目標為希望至少一周以上不必照顧且達到零廢棄循環標準。團隊設計了標準化盆型或框型套件,基底以回收瓶截留雨水再利用供植物生長,透過引水條的毛細現象引水至土層,不須時常澆水,蔬菜依不同季節約20至35天即可採收,在家就可輕鬆嚐到不含農藥的新鮮優質蔬菜。

高正忠說,DIYGreen農園並以低維護種菜法種植新鮮優質蔬菜,除回收瓶的水可透過引水條供蔬菜生長,家中所產生的生廚餘也可直接丟入團隊所開發的回字循環蚯蚓飼養箱中,成為有機蚓肥,蚓肥則放在雞舍墊床中分解雞糞,不必清雞糞也不會有明顯異味。為了達到循環農園至少一周不用照顧的標準。

高正忠表示,疫情讓「宅經濟」興起,許多外食族改在家開伙,帶動冷凍食品熱銷,但蔬果保存不易,仍需時常外出購買。DIYGreen讓民眾在家就可輕鬆種植蔬果,「自煮管理」期間也能為食安把關。除蔬菜水果類,也適用種植薄荷、迷迭香等香草植物,能泡茶、能入菜,是最環保的零食物里程食物生產方式,一舉數得。

DIYGreen在研究過程中,讓大學生在校園種植蔬菜,植物生長良好,學生反應種菜很有趣,每次澆水都看見植物一點點的長大,很療癒,收成時看到滿滿一袋的菜也覺得不可思議。

可採用DIYGreen盆型或框型套件,以DIYGreen低維護種菜法種植新鮮優質蔬菜,回收瓶的水透過引水條供蔬菜生長,小回收瓶可供應7至14天,大回收瓶可供應一個月。圖/陽明交大提供
可採用DIYGreen盆型或框型套件,以DIYGreen低維護種菜法種植新鮮優質蔬菜,回收瓶的水透過引水條供蔬菜生長,小回收瓶可供應7至14天,大回收瓶可供應一個月。圖/陽明交大提供

廚餘 雨水 零食

延伸閱讀

環球科大獲贈廚餘機 轉廢為水友善環境

環球科大獲廚餘機 餐廚系學生不用再挖洞埋大量廚餘

惡意還是缺公德心?聖稜線素密達山屋救命加壓艙竟塞廚餘

雲林多元處理廚餘「轉廢為寶」 發送肥料共享豐碩成果

相關新聞

台大試辦高中先修 入學可抵學分

國內多間頂大近來紛紛把開課計畫向下延伸到高中,其中台大將在今年九月試辦「高中生進階課程計畫」,讓高中生提早進入台大修課;...

自學就好?他喊「AI什麼都會」 酸重考研究所浪費人生掀論戰

科技越來越進步,AI也逐漸成為現代人依賴的工具。有網友說現在網路相當發達,再加上AI越來越成熟,什麼資訊都找得到,既然這樣就沒有必要讀研究所,甚至直言「重考研究所根本是在浪費人生」,貼文引起兩派留言激辯。

大學1科系被黃仁勳點名想讀 近半數學子卻後悔:出路窄沒環境

許多學子在選填大學科系時都會思考未來出路,而隨著AI盛行,相關科系也成為不少人的目標,但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卻點名生命科學時代來臨,這也讓學子們好奇讀生科究竟好不好?

高雄某科大電腦教室突冒噴泉 學生跳桌奔逃網友笑稱是蜘蛛人

高雄某科技大學電腦教室今天上課上到一半,牆壁冷氣冷卻管線孔突現噴泉,不過洩下來的水骯髒混濁,嚇得學生竄逃,還有人跳桌奔逃...

台大畢業歌《上台大便》掀議 創作者發聲拋3問:盼促成思考與改變

台灣大學畢聯會日前公布113級畢業歌徵選結果,《上台大便》一曲以俏皮的旋律、精熟的木吉他編曲...

雙北推市立大學 當「城市大腦」

台北市長蔣萬安要求打造市立大學成為市府智庫,貼近地氣提供政策具體做法。新北副市長劉和然近期也提出設置「新北市立大學」構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