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520前出招!陸認定台「聚碳酸酯」存在傾銷 20日起課徵反傾銷稅

獨/台北市探實課程通過率六都墊底 哀鴻遍野早有端倪

新課綱上路三年多,探究與實作多是部定必修的重頭戲。人物與新聞無關。本報資料照片
新課綱上路三年多,探究與實作多是部定必修的重頭戲。人物與新聞無關。本報資料照片

111學年度普通高中自然科學、社會領域探究課程計畫第一次檢視審查結果日前公告,據本報掌握,台北市今年通過率僅12%,六都最低。但早在結果公告前,台北市的課程督學就自爆「今年幾乎都給待修正」,理由是應讓學生至少可有一次自訂主題的探究。教育界人士解讀,由於台北市今年審查「特別嚴」,導致通過率偏低,此舉卻可能讓全國審查基準不一,讓台北市更「獨樹一格」,區域更不平等。

課綱上路三年多,探究與實作是部定必修的重頭戲,各校在新學年度開始前,必須先將課程計畫送審,檢視委員多由各縣市召集相關科目教師、專家,檢視前會先召開共識會議,並依共識檢視各校計畫,學校若未通過,則需修正重新送審,核定後才能在教學現場實施。

近來正是各普高召開課程計畫檢視會議的作業時間,原訂16日才會公告結果,台北市課督林春煌卻提前在上周日發表審查心聲。他表示,看了十多所學校課程計畫,今年「狠下心」都給待修正,理由是學校沒給學生研究學生自己問題的機會,只能在老師給的問題範圍做研究,包括米蟲、蝶豆花實驗、蠟燭火焰等。

本報掌握各縣市轄管學校第一次檢視通過率,今年全國通過率為五成三,較去年二成七翻倍提升,但台北市四十七所學校,僅建中、北一女、成功等六校「一次過關」,通過率僅一成二,是六都最低。台中市二成一次低,新北四成五,桃園、高雄皆有半數通關,台南更是百分百。教育界人士認為,六都最低的理由已寫在該位督導的貼文中。

林春煌受訪時表示,探究實作已經過了三年,過去多是形式審,但探究實作希望學生能「開放式探究」,現階段卻多由老師設定主題,未來大學教授將會看到類似的成果,這對學習歷程不利。

實際上,當時該名督導貼文一出,就引來不少教育界人士留言熱議,有人認同也有人反對,甚至還有人轉貼到教育社團。該名課督也留言解釋,當學生繳交探實報告給教授時,就會發現是類似的主題,並提到「被我審到的應該是福氣,學生作品才能多元化」。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也來留言,反問「有沒有麵包蟲吃保麗龍?」該名課督則回應「米蟲問題不少,探究又過了一年,很多學校只把去年的抄上去」;但也有自然科教師認為,該名課督的意見幾乎是重新詮釋課綱,以個人見解凌駕課綱規範。

不過,台北市某高中行政主管認為,探究實作是部定必修,是研究方法的入門課程,該名課督以自創的「開放式探究」觀點作為審查基準,已逾越總綱規範,事前也沒與學校溝通。

也有教育界人士批評,此舉恐致全國審查基準不一,讓台北市更「獨樹一格」,區域更不平等;但也有「一次就過」的學校緩頰,認為這代表外界對新課綱有更高的期待。

對此,台北市教育局不願回應,並說該審查結果未公開,屬教育部業務,應向主管機關詢問。

教育部則表示,依「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規定,直轄市主管高中的課程計畫,應報各直轄市備查,直轄市政府受理後,應依課綱規定,進行適法性檢視。

教育部說,各主管機關本於職權,可提供各主管學校行政指導,教育部予以尊重。

北市 教育部 課綱

延伸閱讀

彰化縣議會通過爭取升格直轄市 預算短差廢鄉鎮存變數

斯里蘭卡學生延畢卻沒課補修 教部介入協調結果曝

本土語文師資儲備1.3萬人 教育部將逐校對接

高一不開本土語要寫理由 基層批:師資不穩、繁星不公

相關新聞

台中一中師生衝突 校友:老師情緒、溝通需專業協助

台中一中師生在上課中衝突事件,一中校友、現任華梵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張壯熙表示,作為一個旁觀者,他認為整起事件的癥...

屏東3所國小裁併 下周一審議

屏東市凌雲國小、內埔鄉僑智國小與高樹鄉舊寮國小啟動裁併校程序,縣府教育處昨舉行學校合併或停辦說明會,家長團體、議員出席,...

「下次妳就躲開」女高中生檢舉男師騷擾疑無下文 校方回應了

基隆市有名高中女學生被學校男主任騷擾,指向校方檢舉,接受訪談後就沒有下文。校方今天表示,這起疑似校園性平事件調查仍在進行...

少子衝擊 國立高中職學私校招生

少子化衝擊,不僅私校招生受影響,高雄的旗山農工、岡山農工、旗美高中等多所國立高中職也面臨生源下降困境,旗農4年前學生12...

名校紛遞橄欖枝!南投超狂女學霸錄取哈佛、普林斯頓 還獲百萬獎學金

美國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是全美排名前3的大學,更是全球知名夢幻名校,但南投普台高中學生高顥瑄不僅3所全數錄取...

南澳中央廚房欠佳 3校盼退團膳

教育部國教署推動偏鄉中央廚房計畫,宜蘭南澳地區9間學校包括1間高中、1間國中及7間國小試辦,但多校家長不滿,表示常要讓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